燕麦草
《中华本草》:燕麦草
拼音注音
Yàn Mài Cǎo
别名
乌麦、野麦草
英文名
Herb of Wild Oat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和光稃野燕麦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Avena fatua L. 2.Avena fatua L.var.glabrata Peterm.采收和储藏:在未结实前采割全草,晒干。
原形态
1.野燕麦 一年生草本。秆直立,光滑,高60-120cm,有2-4节。叶鞘光滑或基部有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mm;叶片扁平,长10-30cm,宽4-12cm,微粗糙,或表面及边缘疏被柔毛。圆锥花序顶生,长10-25cm,分枝有棱角;小穗长18-25mm,有2-3朵小花,其柄弯曲下垂,先端膨胀;小穗轴密被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脆硬,多断落;颖草质,几相等,通常有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1外稃长15-20mm,背面中部以下常有较硬的毛,芒自外稃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cm,膝曲,芒柱棕色,扭转;雄蕊3,子房无毛。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mm。花、果期4-9月。 2.光稃野燕麦 本种形态与野燕麦基本相似,主要区别在于:外稃光滑无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野燕麦生于荒芜田野。 2.光稃野燕麦生于山坡草地、路旁及农田中。资源分布:1.野燕麦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2.光稃野燕麦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固表止汗。主吐血;便血;血崩;自汗;盗汗;白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燕麦草
拼音注音
Yàn Mài Cǎo
别名
野燕麦
来源
禾本科燕麦属植物野燕麦Avena fatua L.以全草入药。春夏采收,晒干。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收敛止血,固表止汗。用于吐血,血崩,白带,便血,自汗,盗汗。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燕麦草
拼音注音
Yàn Mài Cǎo
别名
乌麦(《埴物学大辞典》),野麦草(《重庆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野燕麦的茎叶。未结实前采集。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须根较坚韧,秆直立,光滑,高60~120厘米,具2~4节。叶鞘松弛,光滑或基部者被微毛;叶舌透明膜质,长1~5毫米;叶片扁平,长10~30厘米,宽4~12毫米,微粗糙,或上面和边缘疏生柔毛。圆锥花序开展,金字塔形,长10~25厘米,分枝具角棱,粗糙;小穗长13~25毫米,具2~3花,其柄弯曲下垂,顶端膨胀:小穗轴节间长约3毫米,密生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其节跪硬易断落;颖草质,几相等,通常具9脉;外稃质地坚硬,第一外稃长15~20毫米,背面中部以下具淡棕色或白色硬毛,基盘密生短髭毛,其毛淡棕色或白色;芒从稃体中部稍下处伸出,长2~4厘米,膝曲,芒柱棕色,扭转。颖果被淡棕色柔毛,腹面具纵沟,长6~8毫米。花、果期4~9月。
本植物的种子(野麦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生境分布
生长于荒芜田野或为田间杂草。广布我国南北各地。
性味
味甘,性温,无毒。
功能主治
能补虚损。治吐血,出虚汗及妇女红崩。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2两。
复方
①治虚汗不止及吐血后体弱:燕麦草炖杀口肉服。
②治妇女红崩:燕麦草配鸡鲜血和酒炖服。(性味以下出《四川中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苹婆
- 獭肝
- 贯众
- 金丝李
- 苹果
- 寄生黄
- 牛心果
- 柱果木榄叶
- 瑞苓草
- 雀麦米
- 苏木蓝
- 矮脚苦蒿
- 熊脂
- 牿岭勾儿茶
- 食盐
- 暗紫贝母
- 爆仗竹
- 蛇蜕
- 蝮蛇皮
- 川楝子
- 白背枫
- 须花参
- 鸡脑
- 大金银花
- 青蛙
- 蒌蒿
- 亮叶冬青
- 珍珠伞
- 三角草
- 酒药花
- 沙糖木
- 樗叶
- 酸不溜
- 红椿
- 刺竹笋
- 姜叶
- 浙桐皮
- 制何首乌
- 扁豆藤
- 鸡谷草
- 麻黄
- 荷蒂
- 鸭脚茶
- 白猪鼻孔
- 蜘蛛网
- 竹叶吉祥草
- 桧叶
- 山稗子根
- 牛耳岩白菜
- 鹿尾
- 棘豆根
- 雪兔
- 砗磲肉
- 齿瓣石豆兰
- 鸡蛋花
- 多茎野豌豆
- 银边吊兰
- 良藤
- 布渣叶
- 露兜簕
- 三角咪
- 铁角凤尾草
- 赤楠根
- 云南重楼
- 都拉鸢尾
- 独龙
- 豹骨
- 多刺绿绒蒿
- 豪猪肉
- 三枝叶
- 鳖甲
- 霜红藤
- 黄荆根
- 雪灵芝
- 梨果榕
- 强威生草
- 欧活血丹
- 南瓜根
- 矮地茶
- 九头青
- 赤阳子
- 黎辣根
- 长叶山芝麻
- 苦楝菌
- 猪肚木
- 梦花
- 刺楸
- 乌桕根皮
- 细叶七星剑
- 白首乌
- 广西九里香
- 鲟鱼
- 葱叶
- 西藏鸡爪草花
- 黄花蒿
- 鸨油
- 大树跌打
- 地沙
- 豨莶草
- 胆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