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质早熟禾
《中华本草》:硬质早熟禾
拼音注音
Yìnɡ Zhì Zǎo Shú Hé
别名
龙须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硬质早熟禾的地上部分。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a sphondylodes Trin.ex Bunge采收和储藏:秋季割取地上部分,洗净,晒干,切段。
原形态
硬质早熟禾 多年生草本。秆直立,丛生,高30-60cm,有3-4节,顶节位于下部1/3-1/2处,花序以下以及节下处常粗糙而涩。叶鞘无脊,无毛,基部叶鞘有时为淡紫色;叶舌膜质,长约4mm,叶片扁平,稍粗糙,长3-7cm,宽约1mm。圆锥花序紧缩几成穗状;小穗绿色,成熟后草黄色,长5-7mm,有4-6朵小花;颖为被针形,先端有极狭的膜质,膜质下常带黄铜色,脊下部2/3处,和边脉下部1/2处有长柔毛,基部有绵毛;第1外稃长约3mm,内稃和外稃等长,或上部小花的内稃稍长于外稃。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双沟旁、河流两岸、低湿草地。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等地。
化学成分
全草含芦竹素( arundoin),无羁萜(friedelin),粘霉酮(glutin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和羊齿烯醇(fernenol)。茎基部含葡萄糖(glucose),果糖(fructose),蔗糖(sucrose)和果聚糖(frUctosan)。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小便淋涩;黄水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硬质早熟禾
拼音注音
Yìnɡ Zhì Zǎo Shú Hé
别名
龙须草
来源
禾本科硬质早熟禾Poa sphondylodes Trin. ex Bunge,以地上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东北、华北、西北、山东、江苏。
性味
甘、淡,平。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尿,止痛。
小便淋涩:地上全草2~3钱,水煎服。
黄水疮:硬质早熟禾穗5钱,蝉蜕2钱,水煎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蒴藋
- 金叶柃
- 珠兰
- 木防己
- 青竹蛇
- 三角风
- 黑穗画眉草
- 回回蒜果
- 骆驼毛
- 野芋
- 麦芽
- 蕨麻草
- 黄竹参
- 三叶槭根
- 直立百部
- 云实
- 马尾连
- 杜鹃花
- 烟梦花
- 珍珠梅
- 紫背绿
- 竹节香附
- 黑及草
- 偷筋草
- 枸骨叶
- 阴阳枫
- 代赭石
- 藤黄
- 刀豆
- 枣叶
- 阳雀花根
- 单花金丝桃
- 黄皮根
- 芦竹沥
- 玉蜀黍苞片
- 茅栗叶
- 单根木叶
- 竹(鼠留)子油
- 华萝藦
- 紫晶蘑
- 再生稻
- 干贝
- 倒挂牛
- 干岩矸
- 华南毛蕨
- 华鹅耳枥
- 紫背草根
- 橘饼
- 茅膏菜
- 粘人花
- 黑豆衣
- 狮子七
- 银扁担
- 羊屎条叶
- 冬葵果
- 咳喘木
- 干檀香叶
- 梗花雀梅藤
- 土圞儿
- 牦牛角
- 球花紫云英
- 秧青
- 冬珊瑚
- 驳骨丹
- 壶卢子
- 玉米黑霉
- 枳根皮
- 接骨木根
- 云南野砂仁
- 竹叶菜
- 化香树叶
- 东北堇菜
- 纤齿卫矛
- 冬葵根
- 金钮扣
- 竹叶椒根
- 竹叶榕
- 柞树皮
- 银兰
- 菾菜根
- 苏黄耆
- 无患子叶
- 旋复花
- 杜鹃花果实
- 山茶子
- 水红木花
- 尖尾风根
- 黄山五叶参
- 山鸢尾
- 观音竹
- 台蘑
- 刺梨根
- 白残花
- 石彭子
- 凌霄
- 苦丁茶
- 漏斗菜
- 苦玄参
- 马鞍叶
- 膜蕨囊瓣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