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肾
《中华本草》:羊肾
拼音注音
Yánɡ Shèn
别名
羊肾子、羊腰子
英文名
Goat or Sheep Kidney
出处
1.出自《名医别录》。2.《纲目》:《千金》、《外台》、深师诸方治肾虚劳损,消渴,脚气,有肾沥汤方甚多,皆用羊肾煮汤煎药,盖用为引向,各从其类是也。
来源
药材基源: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肾。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1.Capra hircus Linnaeus2.Ovis aries Linnaeus采收和储藏:宰羊时剖腹取肾;鲜用或冷藏。
原形态
1.山羊,体长1-1.2cm,体重10-35kg。头长,颈短,耳大,吻狭长。雌雄额部均有角1对,雄性者角大;角基部略呈三角形,尖端略向后弯,角质中空,表面有环纹或前面呈瘤状。雄者颌下有总状长须。四肢细,尾短,不甚不垂。全体被粗直短毛,毛色有白、黑、灰和黑白相杂等多种。2.绵羊,绵羊为人们较早驯养的家畜。基体重随品种而不同,最小不过20kg,最大可达150-200kg。外形特征亦有多样。有的雌、雄均有角;有的二者皆无角;有的仅雄性有角。角形与羊尾也因种而有差异其被毛接近原始品种者,具有两层:外层为粗毛可蔽雨水,内层为纤细的绒毛,藉以保温。但改良品种仅存内层的绒毛。前后肢两趾间具有一腺体,开口于前部。具有泪腺。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为饲养家畜之一,口种颇多。2.为饲养家畜之一,品种多达300余种。群居动物,以草类粉良。怕热不怕冷。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几遍全国,以北部和西北地区为多。
化学成分
山羊或绵羊的肾每100g约含水分79g,蛋白质16.3g,脂肪3.2g,灰分1.8g,钙48mg,磷279mg,铁11.7mg,硫胺素(thiamine)0.49mg,核黄素(riboflavine)1.78mg,烟酸(nicotinic acid)8.2mg,抗坏血酸(ascorbic acid)7mg,维生素(vitamine)A140u。
性味
味甘;性温
归经
肾经
功能主治
补肾;益精。主肾虚劳损;腰脊冷痛;足膝痿弱;耳鸣;耳聋;消渴;阳痿;滑精;尿频;遗尿
用法用量
内服:1-2枚,煮食或煎汤;或入丸、散。
各家论述
1.《别录》:补肾气,益精髓。2.《唐本草》:羊肾合脂为羹,疗劳痢。3.《日华子本草》:补虚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4.《纲目》:治肾虚消渴。5.《本经逢原》:治肾虚膀胱蓄热胞痹,小便淋沥疼胀。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羊肾
拼音注音
Yánɡ Shèn
别名
羊肾子(《鸡峰普济方》),羊腰子(《本草述》)。
出处
《别录》
来源
为牛科动物山羊或绵羊的肾。
原形态
动物形态详"羊肉"条。
化学成分
每100克约含水分79克,蛋白质16.3克,脂肪3.2克,灰分1.3克,钙48毫克,磷279毫克,铁11.7毫克,硫胺素0.49毫克,核黄素1.79毫克,尼克酸8.2毫克,抗坏血酸7毫克,维生素A140国际单位。
性味
甘,温。
①《本草图经》:"温,平。"
②《纲目》:"甘,温,无毒。"
功能主治
补肾气,益精髓。治肾虚劳损,腰脊疼痛,足膝痿弱,耳聋,消渴,阳萎,尿频,遗溺。
①《别录》:"补肾气,益精髓。"
②《唐本草》:"羊肾合脂为羹,疗劳痢。"
③《日华子本草》:"补虚耳聋,阴弱,壮阳益胃,止小便。治虚损盗汗。"
④《纲目》:"治肾虚消渴。"
⑤《本经逢原》:"治肾虚膀胱蓄热胞痹,小便淋沥疼胀。"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五劳七伤,阳气衰弱,腰脚无力:羊肾一对(去脂膜,细切),肉苁蓉一两(浸酒一宿,去皱皮,细切)。上件药,相和作羹,着葱白、盐、五味末等,一如常法,空腹食之。(《圣惠方》羊肾苁蓉羹)
②治下焦虚冷,脚膝无力,阳事不行:羊肾一个,熟煮,和半:久两炼成乳粉,空腹食之。(《食医心镜》)
③治肾虚劳损精竭:炮羊肾一双,去脂,细切,于豉汁中以五味、米糅如常法作羹食,作粥亦得。(《食医心镜》)
④治腰脊苦痛不遂:羊肾作末,酒服二方寸匕,日三。(《千金方》)
⑤治老人肾脏虚寒,内肾结硬,虽服补药不入:羊肾子一对,杜仲(长二寸,阔一寸)一片。同煮熟,空心食之。令人内肾柔软,然后服补药。(《鸡峰普济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云南红豆蔻果
- 云南五味子根
- 白花坚荚树
- 百尾笋
- 球花党参
- 扁青
- 北沙参
- 斑鸠占
- 虾蟆脑
- 蛤蟆草
- 散血丹
- 川楝子
- 京大戟
- 野绿麻根
- 狗骨
- 芥子
- 上石田螺
- 盐麸树白皮
- 金不换
- 干檀香
- 雷丸
- 卤碱
- 血当归
- 藜芦
- 野罂粟壳
- 不凋木
- 野百合
- 伽蓝菜
- 山蒜
- 二色补血草
- 虫实
- 假稻
- 黄花稔
- 皂荚根皮
- 中国繁缕
- 直立百部
- 红粘谷子
- 海蚯蚓
- 鹅绒藤
- 地胆草
- 岩萝卜
- 岩葱
- 石腊竹
- 郁金
- 盐匏藤
- 土茶
- 毛花洋地黄
- 山姜
- 竹节七
- 地黄
- 东北鼢鼠
- 紫萝兰
- 乌榄根
- 阳桃
- 大红毛叶
- 头发七
- 蜂蜜
- 云南红豆蔻
- 毛黄堇
- 可爱复叶耳蕨
- 阿尔泰瑞香
- 螺厣草
- 两面针
- 七里明
- 椴叶独活
- 大叶风沙藤
- 五味草
- 水鳖蕨
- 山茱萸
- 山大刀
- 罗盖叶
- 台湾千金藤
- 山蒟
- 鹅毛
- 茉莉根
- 大独叶草
- 黄瑞木
- 血见愁
- 披针骨牌蕨
- 海莲叶
- 黑沙蒿
- 金花蚤草
- 路郎鸡
- 梧桐
- 毛葡萄
- 风箱树叶
- 铃兰
- 防风花
- 水百合
- 假茼蒿
- 红蒂蛇
- 狗响铃
- 小构树叶
- 家独行菜
- 蒟蒻薯叶
- 刺果甘草
- 光叶巴豆
- 辣蓼草
- 灯台树
- 风叶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