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耳
《*辞典》:老鼠耳
拼音注音
Láo Shǔ ěr
别名
狗脚刺、提云萆、小桃花(《岭南采药录》),老鼠乌、鼠乳头、乌金藤((福建民间草药》),老鼠乳、鼠米、乌痧头、乌李楝(《福建中草药》)。
出处
《福建民间草药》
来源
为鼠李科植物老鼠耳的嫩茎叶。夏、秋采收。
原形态
藤状灌木,高1~4米。小枝被毛。叶互生,具短柄,卵圆形或近圆形,长5~10毫米,先端钝而有小凸点,基部浑圆或微心形,边全缘,纸质,上面深绿色,下面苍白色,侧脉5对,直而平行。花两性或杂性,2至多朵簇生于叶腋内或枝的顶端,有3~6毫米长的短柄;萼片5,长2~3毫米,狭披针形或线形;花瓣5,线状披针形;雄蕊5,有时6;子房上位,2室。果肉质,长卵状,长4~6毫米,熟时紫色。花期秋季。
生境分布
生于山野、矮林或杂草丛中,路旁、坡地、小丘陵。分布我国南部。
性味
《闽南民间草药》:"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疔疮,睾丸脓肿,痔疮,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0.5~1两。外用:捣敷。
复方
①治疔疮:老鼠耳一两。捣烂,加盐花少许敷患处。并用白菊二两,甘草五钱,煎服。(《岭南草药志》)
②治睾丸脓肿:老鼠耳草头五钱至一两,鸭蛋一只,水,酒各半煎服。
③治外痔:老鼠耳鲜草头一两,洗净切片,猪尾口头一节,水适量炖服。
④治眼起珠翳:老鼠耳鲜草头一两,鸡蛋一只,水适量炖服。(②方以下出《闽南民间草药》)
⑤治汤火伤:老鼠耳适量,捣烂,调茶油外敷。(《岭南草药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小青杨
- 猫儿屎果
- 龙骨
- 烂茶叶
- 毛蓼
- 泥鳅
- 地梢瓜
- 毛薯
- 白颖苔草
- 倒扎龙
- 葛藟根
- 乌蔹莓
- 南牡蒿
- 汉中防己
- 白花夏枯草
- 湖北麦冬
- 狗核树
- 大唇马先蒿
- 虾须豆
- 羊吊钟
- 玉珊瑚根
- 青棉花藤根
- 黄羊肉
- 粗梗黄堇
- 紫荆皮
- 大叶子
- 杜衡
- 四轮香
- 胶质鼠尾草
- 梗通草
- 小草寇
- 桃叶
- 小叶金鸡尾巴草
- 灯蛾
- 茅膏菜
- 刺瓜
- 姜皮
- 杯苋根
- 树萝卜
- 山苦荬
- 土附子
- 南苜蓿
- 狐肝
- 刺竹叶
- 球兰
- 乌桕木根皮
- 云支花
- 展花乌头
- 杂交景天
- 秤砣梨
- 五瓣寄生
- 簕竹
- 黄杨木
- 百灵草
- 白粉蕨
- 金针菜
- 硬水黄连
- 东当归
- 熊胆
- 三叶木蓝
- 毛血藤
- 银木荷皮
- 浮尸草
- 白茅花
- 奶浆木
- 救必应
- 龙血树
- 蛎菜
- 白果根
- 藤三七
- 工布乌头
- 酱头
- 埋博树
- 白豆
- 月见草
- 七角白蔹
- 葛藟叶
- 松笔头
- 黄杞叶
- 春花木
- 厚壳树
- 金丝杜仲
- 山苏木
- 百草霜
- 血水草
- 红小麻
- 紫苏子
- 滑石粉
- 柠条
- 奇林翠雀
- 点乳冷水花
- 白芷
- 鸢脑
- 芒果核
- 岩青菜
- 黄金凤
- 浮海石
- 狐肠
- 毛叶巴豆
- 竹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