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龙七
《中华本草》:盘龙七
拼音注音
Pán Lónɡ Qī
别名
石白菜、地白菜。
英文名
rhizome of Scopulosus Bergenia
出处
出自《陕西中草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ergenia scopulosa T.P.Wang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挖,洗净,除去杂质,切片晒干。
原形态
秦岭岩白菜 多年生草本,高5-50cm。全体平滑无毛,根茎粗壮,延伸,直径2.5-4cm,沿石壁缝隙匐生,半暴露;密被粟褐色鳞片和叶柄鞘的残余。叶基生,叶柄长1.5-13cm,托叶鞘无毛;叶片近肉质,有光泽,圆形或宽卵状圆形,长5-25cm,宽3-22cm,先端钝圆,基部近圆形或略作楔形,边缘具锯齿或不明显齿,有时近全缘,两面具腺窝;叶脉明显。花茎长10-20cm,光滑,中部以上具1披针形苞叶;圆锥聚伞花序顶生,具多数花,分枝,几造先叶开放;花萼钟状,5深裂,紫红色,多脉;花瓣5,有深紫色脉纹,先端钝,基部有爪;雄蕊10;子房卵球形,无毛,基部2室,先端1室,花柱2,柱头大,盾状。蒴果2瓣裂。花期4-5月,果期7-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3600m的湿润的峭壁石崖缝隙中。资源分布:分布陕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近圆柱形,一端稍细,直径2.5-4cm。表面褐色,密被褐色鳞片及残存叶鞘,并可见棕红色细根痕。质坚硬,难折断,断面棕红色,显粉性。气微,味涩、微苦。
化学成分
根茎含岩白菜素(bergenin)。
性味
涩;微苦;平
归经
肺;脾;肝;膀胱经
功能主治
补益脾胃;收涩固肠;利水活血。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沧;疥癣
用法用量
内报:煎汤,6-9g。外用:适量,研未调敷。
复方
①治浮肿:盘龙七、竹根七各一钱,老尤皮。红石耳、鹿衔草、金丝带备二钱,羌后三钱,木通八分,水煎服。②治泻痢后肠胃虚弱:盘龙七、红石耳各五钱,朱砂七三钱,黄精二钱。水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盘龙七
拼音注音
Pán Lónɡ Qī
别名
石白菜、地白菜
出处
《陕西中草药》
来源
为虎耳草科植物秦岭岩白菜的根茎。全年可采。去须根,晒干用。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5~50厘米,全体平滑无毛,根茎粗壮,匍匐,圆柱形。叶基生,具柄,近肉质,有光泽,圆形或宽卵状圆形,长5~35厘米,宽3~30厘米,基部近圆形或偶略作楔形,边缘具钝齿或不明显牙齿,几全缘叶脉明显。圆锥状聚伞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花瓣5,淡红色;雄蕊10;子房基部2室,顶部1室,胚珠多数,蒴果2瓣裂。
生境分布
生于湿润的悬岩上。分布陕西等地。
性味
味涩微苦,性平。
功能主治
补脾健胃,收涩固肠,除湿利水,活血。治急慢性肠胃炎,浮肿,崩漏,白带,淋症,痢疾,黄水疮,秃疮,疥癣。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外用:研末调敷。
复方
①治浮肿:盘龙七、竹根七各一钱,老龙皮、红石耳、鹿衔草、金丝带各二钱,羌活三钱,木通八分。水煎服。
②治泻痢后肠胃虚弱:盘龙七、红石耳各五钱,朱砂七三钱,黄精二钱。水煎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倒插花
- 芥子
- 地龙
- 挖耳草根
- 小石藓
- 芦花
- 幼油草
- 云苔草
- 狭叶荨麻
- 扶桑
- 壶卢子
- 樗叶花椒皮
- 矮脚龙胆
- 台湾肺形草
- 大刺儿菜
- 黑面叶
- 沙枣花
- 野山茶
- 西藏花椒种子
- 书带蕨
- 麦奴
- 女萎
- 甘薯
- 兔子毛
- 棘叶
- 中华胡枝子
- 铜苋菜
- 猴头菌
- 滇羌活
- 金发草
- 细叶刺针草
- 驱风通
- 莓叶委陵菜
- 小对叶草
- 藏鮡胆
- 观音苋
- 砂仁壳
- 白沙蒿
- 蜀葵叶薯蓣
- 红筷子
- 波罗蜜
- 咬人狗
- 芫荽
- 破牛膝
- 石蜈蚣
- 关木通
- 黄金凤
- 匙叶龙胆
- 白残花
- 大泡通叶
- 树刁
- 尖叶川黄瑞木
- 直杆蓝桉叶
- 羊角扭
- 文蛤
- 赤火绳
- 星宿菜
- 偏叶白齿藓
- 爬树龙
- 飘拂草
- 鲨鱼皮
- 螃蟹脚
- 铁线透骨草
- 镜面草
- 穗花杉根
- 狗牙花
- 保山附片
- 硼砂
- 铜线草
- 大枣
- 樗白皮
- 灰钉
- 六叶龙胆
- 柠檬叶
- 山刺梨
- 小梾木
- 白垩铁线蕨
- 毛白杨
- 假蒟果穗
- 砖子苗
- 扛板归
- 山白龙
- 大毛红花
- 出山虎
- 南天竹梗
- 油菜子油
- 黔羊蹄甲
- 铁仔
- 台湾三颗针
- 通天草
- 鹅臎
- 绿玉树
- 赤小豆花
- 兰花
- 唐古特报春
- 苦竹笋
- 矮地茶
- 狭叶垂头菊
- 长圆叶艾纳香
- 剑叶铁角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