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鹿花
《*辞典》:马鹿花
拼音注音
Mǎ Lù Huā
别名
小豆花、紫梗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来源
为豆科植物马鹿花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藤状灌木,高约3米。3出复叶,小叶卵圆形,基出3脉,脉在下面突起,叶形偏斜,全缘,无毛。圆锥花序,花淡紫红色,龙骨瓣近于劲直,先端钝圆。荚果矩形。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林下。
性味
甘涩,平。
功能主治
驱虫。治蛔虫,寸白虫,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复方
治小儿蛔虫症:马鹿花三至五钱。水煎半小时,去渣,加蜂蜜适量,空腹服,连服两日。(性味以下出《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金盏草根
- 牛心果
- 蝙蝠草
- 蘘荷子
- 灵香蒿
- 麻蕡
- 牛尾泡
- 地柏树
- 马甲子根
- 马齿苋
- 黑老虎
- 水龙
- 苏铁果
- 沼生柳叶菜
- 马钱子
- 鸭脚黄边
- 铜罗伞
- 紫茎棱子芹
- 钻石风
- 白叶刺根
- 柱果木榄叶
- 马瓞儿
- 猫花
- 硼砂
- 何首乌
- 蛇藤
- 心胆草
- 苏木蓝
- 鳗鲡鱼骨
- 麻皮
- 朴消
- 茨菇草
- 毛黄连
- 树头发
- 矮脚苦蒿
- 球序鹅掌柴
- 柽乳
- 冷蕨子草
- 鹰爪花根
- 黑大豆叶
- 细叶马料梢
- 香果脂
- 蜘蛛抱蛋
- 三棱草
- 红毒茴
- 白克马叶
- 白牛胆
- 麻腐
- 飞扬草
- 刺梨根
- 甜瓜子
- 黄断肠草
- 苦丁
- 百里香叶杜鹃
- 鲇鱼
- 自然铜
- 青刺尖
- 香石藤果
- 金橘根
- 麻秸
- 滨海前胡
- 草泽泻
- 石瓜子莲
- 香胶木根皮
- 银叶树
- 黄连
- 黄锁梅
- 山牡丹
- 石上开花
- 金樱根
- 大叶黄杨
- 窝儿七
- 脓见愁
- 地莓子
- 麋肉
- 竹林消
- 鲜地黄
- 魔芋
- 鸡爪风
- 龙骨莲
- 铺地黍根
- 木蓝
- 发痧藤
- 小扁豆
- 百解藤
- 露兜竻花
- 柳杉叶
- 淡竹笋
- 麦麸草根
- 鮸鱼
- 香附
- 麻雀脑
- 鸡骨常山
- 瑞香
- 箭杆七
- 龙头草
- 蓝花棘豆
- 淡豆豉
- 土连翘
- 建兰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