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尾千金草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马尾千金草
拼音注音
Mǎ Yǐ Qiān Jīn Cǎo
别名
马尾伸筋草、马尾青青草、飞龙、捆仙绳
英文名
lycopodium
出处
出自《广西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石杉科植物金丝条马尾杉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legmariurus fargesii(Herter)Ching[Lycopodium fargesii Herter]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马尾千金草,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须状根短而少,除近根部密生交错的灰白色绵毛外,全体光滑无毛,柔软细长,可达1m以上,色青翠。多回2歧状分枝,外形犹如马尾。叶较厚,质软,略有蜡质亮光。叶型有两种:营养叶呈线状披针形,长约4mm,宽不及1mm,锐尖头,螺旋状伏生于枝及分枝上,排列紧密,背面稍隆起;孢子叶呈矩圆形或类圆形,长约2mm,宽约1mm,基部平截,先端尾状突尖,背面主脉隆起。孢子囊肾形,黄白色,具短柄。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资源分布:分布于台湾、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形状
干燥全草青绿色,细长,多分枝,质柔软光滑,略有光亮,鳞叶排列紧密,不刺手,多无根部;如有根部残留,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以青色、干爽、长条者为佳。
化学成分
全草含三萜类:千层塔烯二醇(serratenediol),千层塔三醇(tohogenol),千层塔烯三醇(serratriol)及石松隐四醇(lycocryptol)等。
性味
平;淡;有毒;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舒筋活血;祛风除湿。主跌打损伤;肌肉痉挛;筋骨疼痛;风湿关节痛;肥大性脊柱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水煎,冲酒服。
摘录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
《*辞典》:马尾千金草
拼音注音
Mǎ Wěi Qiān Jīn Cǎo
别名
马尾伸筋草、马尾青青草、飞龙(《广西中药志》)。
出处
《广西中药志》
来源
为石松科植物马尾千金草的全草。全年可采。扎成小把,阴干。不宜直晒或火烘,否则容易脆断。
原形态
多年生常绿草本,丛生。须状根短而少,除近根部密生交错的灰白色绵毛外,全体光滑无毛,柔软细长,可达1米以上,色青翠。多回2歧状分枝,外形犹如马尾。叶较厚,质软,略有蜡质亮光。叶型有两种:营养叶呈线状披针形,长约4毫米,宽不及1毫米,锐尖头,螺旋状伏生于枝及分枝上,排列紧密,背面稍隆起;孢子叶呈矩圆形或类圆形,长约2毫米,宽约1毫米,基部平截,先端尾状突尖,背面主脉隆起。孢子囊肾形,黄白色,具短柄。
生境分布
生长于悬岩绝壁或生有苔藓植物的古老树桠间。
形状
干燥全草青绿色,细长,多分枝,质柔软光滑,略有光亮,鳞叶排列紧密,不刺手,多无根部;如有根部残留,则可见黄白色或灰白色的绵毛。以青色、干爽、长条者为佳。
性味
《广西中药志》:"平,淡。"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祛风湿。治跌打损伤,肌肉痉挛,筋骨疼痛。
①《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治跌打,腰痛。"
②《广西中药志》:"舒筋活络,祛风湿。治肌肉痉挛,骨节疼痛。"
③《广西药材》:"治风湿脚症,并治神经衰弱。"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或浸酒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鬣羚骨
- 冻青叶
- 匍伏堇
- 苦檀子
- 金刚藤头
- 骆驼蓬
- 龙眼根
- 珍珠莲
- 巴豆树根
- 牛扁
- 紫堇
- 蒲葵叶
- 羊脂
- 向日葵
- 梧桐白皮
- 五叶薯
- 三叶铜钱草
- 天王七
- 蚕蛹
- 蛇接骨
- 水紫菀
- 大鲵
- 白芥
- 大叶刺篱木叶
- 无漏子
- 癞皮根
- 脉耳草
- 山大颜
- 斩龙草
- 小金发藓
- 荚蒾
- 大将军
- 豇豆
- 黄矾
- 冰糖草
- 金箔
- 原蚕沙
- 杉皮
- 云豹骨
- 海芋
- 唇香草
- 芋梗
- 白叶火草
- 碗花草根
- 松树梢
- 鹿寿草
- 覆盆子
- 小乌泡
- 赤茯苓
- 小山稔
- 巴茅根
- 无患子叶
- 小果皂角
- 野黄麻
- 麻秸
- 鼠舌草
- 白乳菇
- 竹(鼠留)子牙
- 赤地榆
- 仙人杖
- 蝼蛄
- 多穗蓼
- 五瓣寄生
- 空心柳
- 山姜花
- 甜地丁
- 降真香
- 禾叶墨斛
- 环草
- 丁香油
- 显脉罗伞
- 油菜子油
- 木瓜根
- 川党参
- 野冬青皮
- 白芥子
- 山蛩虫
- 碱花
- 茸草
- 舌状蜈蚣藻
- 牛奶浆根
- 马蹄荷
- 金棒锤
- 鞘菝葜
- 金樱花
- 木贼
- 牯岭凤仙花
- 喜鹊肉
- 渐尖叶独活
- 粳米泔
- 仰天钟
- 荛花
- 灵寿茨
- 三品一枝花
- 鲫鱼藤
- 马来蒲桃
- 工布乌头
- 小米草
- 刺楸树叶
- 高山羊不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