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辞典》:楠木
拼音注音
Nán Mù
别名
楠材(《别录》)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厘米;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能主治
治吐泻转筋。水肿。
①《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两。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肿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
③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圣惠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美丽桐
- 野柿花
- 白头翁
- 念珠根黄芩
- 艾片
- 棕榈根
- 合欢花
- 鳖甲
- 见血飞
- 山核桃仁
- 麻叶荨麻
- 古柯
- 乌龟
- 酸不溜
- 泽泻实
- 小罗伞
- 莲座叶通泉草
- 釜脐墨
- 狗胆
- 羊蹄草
- 野黄麻
- 广东土南星
- 羊舌树
- 覆盆子
- 小花花椒
- 酒酿
- 牯岭凤仙花
- 飞蛾树
- 鼠曲草
- 桂丁
- 葛藟
- 迎春花叶
- 河豚子
- 饭团根
- 马陆
- 龟血
- 柽柳花
- 兰花参
- 高山金挖耳
- 刺南蛇藤
- 慈竹沥
- 野苦瓜
- 黄背草
- 口蘑
- 羚羊肉
- 蔓剪草
- 红娘子
- 芸苔
- 羊髓
- 鲨鱼胆
- 土一枝蒿
- 筀笋
- 玉屑
- 西藏野樱桃
- 泡桐
- 无花果根
- 金背枇杷花
- 蓟罂粟子
- 水毛射
- 杏仁
- 灵芝草
- 野香橼花
- 大绿藤
- 紫萁贯众
- 华萝藦
- 药用倒提壶
- 坠桃草
- 鹤骨
- 桂花子
- 南瓜子
- 丽春花果实
- 小蕨萁
- 南枳椇
- 牛角三七
- 水冬瓜花
- 贵州追风散
- 牛角(角思)
- 芋儿七
- 使君子
- 三枝标
- 青粱米
- 羊须
- 大理菊
- 山芙蓉
- 拦路虎
- 桂木
- 荫风轮
- 蛇眼草
- 羽叶山蚂蝗
- 车前草
- 薏苡叶
- 玉米
- 环草石斛
- 竹(鼠留)子牙
- 蛇附子
- 羽裂盾蕨
- 午时花
- 紫背金盘草
- 油菜子油
- 竹叶椒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