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辞典》:楠木
拼音注音
Nán Mù
别名
楠材(《别录》)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厘米;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能主治
治吐泻转筋。水肿。
①《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两。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肿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
③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圣惠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刺蜜
- 钮子药
- 麻黄
- 野山蚂蟥
- 赤火绳
- 石蔓藤
- 螃蟹甲
- 钗子股
- 牛肺
- 苦马豆
- 角翅卫矛根
- 刺梨根
- 华东木蓝
- 雪乌
- 野樱花
- 圆叶娃儿藤
- 苦参实
- 决明子
- 滴血根
- 猴接骨草
- 梅露
- 虾须草
- 万丈深
- 剪刀股
- 飞蛾藤
- 蒿雀
- 铺地黍
- 太平莓
- 地钱
- 凌霄花
- 桃树根、茎、树皮
- 白石脂
- 牛筋刺寄生
- 圆柏果
- 狼麻
- 黄颡鱼涎
- 苦竹茹
- 木锥花
- 菱叶
- 金刚藤头
- 假友水龙骨
- 海柳
- 密蒙花
- 桉油
- 浮萍
- 热痱草
- 黑鳞大耳蕨
- 高山瓦韦
- 粟芽
- 毛水苏
- 杨梅根
- 二色内风消
- 苦檀子
- 小马齿苋
- 昆明鸡血藤根
- 老鼠竻
- 落地小金钱
- 箬蒂
- 酸浆根
- 牛眼珠
- 钩藤根
- 红榔木
- 麻花
- 骨螺
- 五爪金龙花
- 葛藟果实
- 假茶辣
- 高粱泡
- 山菠萝根
- 土人参叶
- 六月寒
- 天牛
- 无花果根
- 蛇接骨
- 山稔根
- 四季素馨花
- 琴唇万带兰
- 刺葡萄根
- 鳕鱼
- 炮掌果
- 蓝花葱
- 大叶藜
- 鹧鸪
- 盾叶薯蓣
- 石风丹
- 马铃薯
- 金凤毛
- 山荆子
- 黄莲花
- 宜梧叶
- 高山扁枝石松
- 吊干麻
- 过坛龙
- 蛟龙木
- 滇山茶
- 水牛皮
- 肿柄菊叶
- 羚羊肉
- 茱苓草
- 蜀葵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