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辞典》:楠木
拼音注音
Nán Mù
别名
楠材(《别录》)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厘米;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能主治
治吐泻转筋。水肿。
①《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两。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肿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
③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圣惠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蛇接骨
- 假苦瓜
- 黑萼棘豆
- 鸡桑根
- 假鹰爪根
- 四里麻
- 亚乎奴
- 柽乳
- 甜瓜叶
- 胃友
- 疣果冷水花
- 小婆婆纳
- 琉璃草根
- 杨栌耳
- 滇山茶
- 小扁豆
- 金丝带
- 蛤蟆草
- 穿地龙
- 多茎野豌豆
- 萤火
- 小叶爱楠
- 楤木叶
- 孩儿草
- 山麻雀
- 金石溜
- 乌桕根皮
- 蜗牛壳
- 支柱蓼
- 子楝树根
- 娃娃鱼
- 陀罗紫菀
- 土红苓
- 菵米
- 杉子
- 鳖甲胶
- 金叶子
- 麦撇花藤
- 由跋
- 老鼠瓜
- 罗汉果根
- 地黄花
- 幼油草
- 三角咪
- 空桶参
- 大叶云实
- 山玉兰
- 赛金刚
- 枇杷木白皮
- 大横纹
- 苜蓿根
- 羽裂星蕨
- 粟米草
- 杜楝
- 阔叶赤车使者
- 墙草根
- 人乳汁
- 芭蕉子
- 白刺花
- 小雪人参
- 毛枝卷柏
- 声色草
- 地瓜果
- 鸡子
- 李树胶
- 黄瓜子
- 马槟榔
- 鱼藤
- 括金板
- 沙冬青
- 紫藤子
- 破牛膝
- 桤木皮
- 猪毛蕨
- 黄秋葵叶
- 虎骨
- 桃树根、茎、树皮
- 臭牡丹
- 檵花根
- 异被赤车
- 橙叶
- 鸟巢菌
- 九牛薯
- 硬叶女娄菜
- 南赤瓟
- 对叶四块瓦
- 杉叶藻
- 蓝花子
- 多鳞鳞毛蕨
- 榼藤
- 鹈鹕毛皮
- 库页悬钩子
- 天青地白
- 山禾串
- 圆果冷清草
- 李根皮
- 钓樟根皮
- 磁石
- 爬山虎
- 芦子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