楠木
《*辞典》:楠木
拼音注音
Nán Mù
别名
楠材(《别录》)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樟科植物楠木的木材及枝叶。全年可采。
原形态
楠木,又名:楠树(任防《述异记》),雅楠、桢楠。
常绿乔木,高达30米。小枝细长,幼时有茸毛或细毛,以后逐渐脱落。叶革质,阔披针形或倒卵形,长4~8厘米。宽2~5厘米,先端突尖,基部楔形,上面光滑,下面有灰色或褐色茸毛,沿主脉及侧脉处尤为显着。聚伞花序腋生,花形小,色绿;花被盘状,裂片6,先端尖形。浆果卵圆形,黑色,长1.3厘米;果梗有细毛,顶端膨大。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分布四川、湖北、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辛,温。
①《别录》:"微温。"
②《本草拾遗》:"枝叶,味苦,温,无毒。"
③《日华子本草》:"味辛,热,微毒。"
功能主治
治吐泻转筋。水肿。
①《别录》:"主霍乱吐下不止。"
②《日华子本草》:"煎汤洗转筋及足肿。枝叶同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两。外用:烧存性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霍乱心腹胀痛,烦满短气,未得吐下:楠,大如掌者削之。以水三升,煮三沸,去滓,令灼之也。(《补缺肘后方》)
②治水肿自足起:槁木、桐木。煮汁渍足,并饮少许,日日为之。(《肘后方》)
③治聤耳,通耳脓水出,日夜不止:楠木一分(烧灰),花胭脂一分。细研为散,纳于耳中。(《圣惠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海蛇
- 狼把草根
- 母猪藤根
- 南蛇竻苗
- 耧斗菜
- 两面针
- 蛇蜕
- 酸石榴
- 地盘松球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苤蓝
- 黄羊角
- 莽草
- 水椎木
- 桑柴灰
- 柯蒲木
- 华南紫萁
- 高粱泡叶
- 头花杜鹃
- 凤眼果根
- 大苞叶千斤拔叶
- 杜鹃花果实
- 铜线草
- 牛靥
- 十八症
- 蟾蜍
- 卵叶娃儿藤
- 海人草
- 毛叶黄药
- 朝鲜当归
- 破布木
- 虎斑游蛇
- 木槿
- 南天竹根
- 芒果核
- 木瓜核
- 小芸木
- 刷把草
- 藏羚角
- 华泽兰
- 野苦梨
- 干檀香叶
- 鲨鱼心
- 驴蹄
- 红轮千里光
- 黄精
- 可爱花
- 山矾
- 庵闾子
- 大红袍
- 小贯众
- 石风车子叶
- 海南三七
- 石蔓藤
- 博落回
- 沙枣花
- 藜
- 毛大丁草根
- 海蕴
- 地蜂子
- 扶桑叶
- 大田基黄
- 紫背金盘草
- 礜石
- 白果
- 短叶锦鸡儿
- 斑鸠菊
- 槲皮
- 禾叶墨斛
- 文蛤
- 毛冬瓜根
- 叶上珠
- 四棱杆
- 马比木
- 黄堇
- 制何首乌
- 藿香
- 独蕨萁
- 斑瓣虎耳草
- 地菍根
- 糖茶藨
- 乳源木莲果
- 金纳香
- 小二仙草
- 牡荆油
- 黍根
- 鸭脚木叶
- 羊肚菜
- 水藁本
- 杉木根
- 接骨丹
- 大还魂草
- 东方狗脊
- 黄茄花根
- 鸭脚木皮
- 黑龙丝
- 红花酢浆草
- 野鹅脚板
- 羚羊肉
- 向日葵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