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蝗果
《中华本草》:马蝗果
拼音注音
Mǎ Huánɡ Guǒ
别名
马蛇果
英文名
root of Beautiful cotoneaster
出处
出自《文山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西南栒子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toneaster franchetii Bois[C.mairei Lévl.]采收和储藏: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西南栒子 半常绿灌木,高1-3m。枝开张,呈弓形弯曲,暗灰褐色或灰黑色,嫩枝密被糙伏毛,老时逐渐脱落。单叶互生;叶柄长2-3mm,具绒毛;托叶线状披针形;叶片厚,椭圆形至卵形,长2-3cm,宽1-1.5cm,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幼时具伏生柔毛,老时脱落,下面密被带黄色或白色绒毛。花两性,5-11朵成聚伞房花序,生于短侧枝顶端,总花梗和花梗密被柔毛;苞片线形,具柔毛;花直径6-7m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柔毛;萼片5;花瓣5,直立,先端圆钝,粉红色;雄蕊20,比花瓣短;花柱2-3,离生,短于雄蕊;子房下位,先端有柔毛。果实卵球形,直径6-7mm,橘红色,有3-5核。花期6-7月,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0-2900m的多石向阳山地灌木丛中。资源分布:分布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苦、涩;凉
归经
心;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主痄腮;淋巴结炎;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马蝗果
拼音注音
Mǎ Huánɡ Guǒ
出处
《文山中草药》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美丽栒子的根。全年可采,切片,晒干。
原形态
灌木,高1.5~2.5米。树皮红褐色;枝密生,韧性强,不易折断,小枝最初有软毛,最后几无毛。单叶互生或5~10片聚生于短枝上,卵圆形至披针形,长1~2厘米,先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绿色,下面被白色绒毛;叶柄长2~5毫米,具毛。花白色或粉红色,6~10朵排列成密生的伞房花序,生于小枝顶端。花萼筒有白色毛茸,萼齿三角卵圆形;花瓣平展,卵圆形。梨果倒卵形,较小,紫红色,有核2~3枚。
生境分布
生于路边、山坡灌木丛中。分布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味苦涩,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腮腺炎,淋巴结炎,麻疹。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
摘录
《*辞典》
《全国中草药汇编》:马蝗果
拼音注音
Mǎ Huánɡ Guǒ
来源
蔷薇科马蝗果Cotoneaster amoenus Wils.,以根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腮腺炎,淋巴结核,麻疹。
用法用量
干品3~5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毛叶西香罗勒
- 黑风藤
- 麒麟吐珠
- 木瓜
- 玉蜀黍根
- 玉簪花
- 麻口皮子药
- 黑海参
- 黑风散
- 鸲鹆
- 瓜子藤
- 青蒜
- 玉米须
- 甘草节
- 齐墩果
- 黑蒿
- 黑石耳
- 水茴香
- 三升米
- 马甲子叶
- 水莎草
- 黑脂麻
- 麦瓶草种子
- 腊梅
- 黑升麻
- 黄颡鱼
- 青叶苎麻根
- 麒麟尾
- 水松枝叶
- 雀梅藤
- 洋蓍草
- 狗脚迹
- 藁本
- 狗肝菜
- 水獭肝
- 盐匏藤果
- 黑虎七
- 玉竹
- 甘菊
- 水案板
- 玉兰花
- 麻雀脑
- 狗屎花
- 水红袍
- 水松球果
- 水苏根
- 玉簪
- 盐肤木根皮
- 菰根
- 魔芋
- 水皂角子
- 玉米黑霉
- 玉屑
- 马齿
- 黄连
- 瓜馥木
- 马草
- 水绵
- 水杨根
- 马鞍藤
- 黑大豆
- 水线草
- 水茄
- 禹余粮
- 甘青铁线莲
- 水茄冬果
- 马蔺子
- 水晶兰
- 狗心
- 黄鼠狼
- 筀笋
- 青羊参
- 青稞
- 麻楝
- 马蹄叶
- 三加皮
- 水红花子
- 水皂角
- 黑阳参
- 礜石
- 烟油
- 硬叶女娄菜
- 马蹄甲
- 青木香
- 青脚莲
- 黄锁梅根
- 黑心解
- 水禾麻
- 鳗鲡
- 马蓼
- 青药
- 狗牙贝
- 黄鳝
- 青骨藤
- 甘蔗滓
- 黄连花
- 青蒿根
- 麦冬
- 马牙贯众
- 青龙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