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草箭
《中华本草》:茅草箭
拼音注音
Máo Cǎo Jiàn
别名
茅灵芝
英文名
all-grass of Serotinous Roegneria
出处
出自《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钙生鹅观草的全草或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egneria calcicola Keng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全草或根,晒干。
原形态
秋鹅观草,多年生草本。秆细弱,高约1m。叶片扁平,质厚,长10-20cm,宽4-5mm,上面粉绿色有毛,下面绿色无毛或沿脉上被短毛。穗状花序长12-20cm,多少向下弯曲;小穗含3-6小花,长12-17mm(芒除外),排列稀疏,基部1-2个常退化而公留痕迹;颖狭披针形,两侧不均等,边缘膜质,先端渐尖,平滑或脉搏上微粗糙;外稃上部具明显的5脉,无毛呀常被小刺毛而微糙涩,先端具细直而粗涩的芒,芒长15-25mm,内稃明显长于外稃,先端渐狭而钝 圆,但常微裂,背部贴生微毛,脊上具短硬纤毛几乎达到基部;鳞被2,卵状披针形,长约1mm,无毛;雄蕊3,花药黄色。颖果长圆形,红棕色,长约6mm,先端具毛。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1980m的生石灰岩土上或潮湿有水向阳地带。资源分布:分布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凉;甘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通络止痛。主咳嗽痰中带血;风丹;劳伤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茅草箭
拼音注音
Máo Cǎo Jiàn
别名
茅灵芝
出处
《贵州民间药物》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秋鹅观草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须状。秆丛生,直立,纤细,光滑无毛,基部稍倾斜,高约45厘米,具3~4节,顶生节位于秆的中部以下。叶互生;线形,内卷,长9~11厘米,先端渐尖;上部的叶鞘近于无毛,短于节间;叶舌截平。穗状花序长裸于顶端叶鞘之上,垂头,长6~40厘米,含小穗5~11;小穗黄绿带紫色,有3~4小花;第1颖长圆状披针形,第2颖延伸成短芒;外稃长圆状披针形,内稃与外稃等长,先端平头。颖果长约5毫米。果期9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草地。分布陕西、贵州等地。
性味
性凉,味甘。
功能主治
清热,凉血,镇痛。
复方
①治咳嗽痰中带血:茅草箭五钱至一两。煎汤服。
②治风丹:茅草箭一两。煎汤服。
③治劳伤疼痛:茅草箭根一两。泡酒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细叶桉叶
- 蔓斑鸠菊
- 白升麻
- 蟒蛇草
- 千只眼
- 鱼鳞菜
- 白花草
- 赤芍药
- 全缘榕
- 光头前胡
- 痰药
- 小铜锤
- 野鹅脚板
- 山岗荚
- 燕子尾
- 赤小豆
- 野菠菜
- 无名木皮
- 藜
- 紫玉簪根
- 黄荆叶
- 女金芦
- 苍蝇草
- 七厘丹
- 假茶辣
- 哉果
- 白花鬼针草
- 刺血红
- 三消草
- 鸱头
- 圆叶南蛇藤根
- 野葡萄藤
- 菟丝子
- 紫花鱼灯草
- 大风药叶
- 白脚威灵
- 地锦苋
- 臭菘
- 青活麻
- 甘青铁线莲
- 狼油
- 木香
- 红娘子
- 鹅掌楸
- 爬藤榕
- 鸢尾
- 犁头尖
- 黄瑞木
- 鸭脚黄边
- 岩兰花根
- 大一箭球
- 中华绣线梅
- 狗牙根
- 阴香
- 菊三七
- 黄花菜
- 鹅喉管
- 厚膜藻
- 苦木根
- 矮叶书带蕨
- 金刀菜
- 尼泊尔鸢尾子
- 香加皮
- 炮弹果
- 天王七叶
- 牛肝菌
- 三品一枝花
- 樟树果
- 沙红柳
- 宽叶杜香
- 树头菜
- 散血草
- 小叶莲
- 麻花
- 獾骨
- 排骨灵
- 水紫菀
- 牛角瓜
- 盾叶唐松草
- 地精草
- 紫金标
- 海南海金沙
- 海月
- 桦桃树
- 火秧竻叶
- 火麻仁
- 海金沙草
- 滑石
- 旱柳叶
- 狐四足
- 海月壳
- 河蚌
- 狐肉
- 河口莲座蕨
- 槐角
- 海雹菜
- 火腿
- 海茜
- 海带
- 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