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
《中华本草》:管仲
拼音注音
Guǎn Zhònɡ
别名
番白叶、翻白地榆、槟榔仁、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地管子、地槟榔、白地榆、马屎根、翻白叶、红地榆、翻转白、银毛委陵菜、地槟榔、番白草、地榆、赤地榆、精地白、光委陵、翻白菜、爬地茶、马水根、白薄草、紫地榆
英文名
Herb of Shiny Cinquefoil
出处
出自《滇南本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西南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otentilla fulgens Wall.ex Hook.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挖带根的全草,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西南委陵菜 多年生草本,高10-60cm。根粗壮,圆柱形。花茎密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基生叶为间断羽状复叶,有中叶6-13(-15)对,连叶柄长6-30cm,叶柄密被开展长柔毛及短柔毛;小叶片无柄或顶生小叶片有柄;托叶膜质,褐色,外被长柔毛;小叶片倒卵形或倒卵椭圆形,间有大型显着的附片,小叶片长1-6.5cm,宽0.5-3.5cm,先端圆钝,基部楔形或宽楔形,边缘有多数尖锐锯齿,上面伏生疏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绢毛及绒毛;茎生叶与基生叶相似,唯向上部小叶片对数逐渐减少,托叶草质,上面密被长柔毛,下面被白色绢毛,边缘有锐锯齿。花两性;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萼片5,三角卵形,先端急尖,被长柔毛,副萼片5,椭圆形,先端急尖,全缘,稀有齿,外面密生白色绢毛,与萼片近等长;花直径1.2-1.5cm;花瓣5,先端圆钝,比萼片稍长,黄色;花柱近基生,呈梭形。瘦果光滑。花、果期6-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100-3600m的山坡草地、灌丛、林缘及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圆柱形,略扭曲状弯曲,根头部膨大,并密生灰白色茸毛。表面棕褐色,具明显纵皱纹,顶端有时具环纹,并有圆柱状根茎或根茎残基。质坚而稍脆,折断面平整,略粉质,横断面形成层环明显,皮部淡黄色,木部棕黄色或带粉红色,显着放射状排列。气微、味微苦涩。[br]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排列紧密。皮层窄小。韧皮部较窄,韧皮纤维大多单个散在,壁厚,多木化。形成层成环。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薄壁细胞中充满淀粉,草酸钙簇晶广布于落皮层及薄壁细胞中。
性味
寒;苦涩
归经
脾;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涩肠止泻,凉血止血。主赤白下痢;肠炎腹泻;肠风下血;肺痨咯血;吐血;崩漏带下;外伤出血;疔疮;烫烧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研末,1-1.5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痢疾:鲜翻背白草一两。加水煎好。将适量红糖放于锅中,加酒二两,点燃烧过,再兑人已煎好的药水,然后服用。②治疔疮:鲜翻背白草,捣烂敷患处,留头,干则换之。③治风湿痛,翻背白草根三两。泡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④治外伤出血:翻白叶根,研粉撒。(《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各家论述
1.《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带,大肠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烧酒为引。2.《贵州民间药物》:治痢疾,疔疮,风湿。3.《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止血,消炎收敛。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4.《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止血,收敛止泻。治肺结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贫血,赤白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管仲
拼音注音
Guǎn Zhònɡ
别名
番白叶(《滇南本草》),翻白地榆、槟榔仁(《滇南本草》)整理本),翻背白草、白头翁、涩疙瘩(《贵州民间药物》),地管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地摈榔、白地榆(《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滇南本草》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亮叶委陵菜的根或带根全草。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肥大,圆锥形或不规则圆柱形,紫棕色。茎直立,表面密被黄白色绵毛。单数羽状复叶,基生;叶柄长2.4~3.5厘米,表面被白色绵毛;顶端小叶最大,大的小叶片之间,常隔2~4对小的小叶片,小时片倒卵形至阔椭圆形,先端浑圆,基部阔楔形。边缘有尖锯齿,上面浓绿色,下面白色,均被绵毛。聚牵花序顶生;花黄色,直径约2厘米;萼绿色,5裂,裂片倒卵圆形至椭圆形,副萼片较小,5裂。卵状披钟形,两面均被黄白色绵毛;花瓣5枚,阔倒卵形;雄、雌蕊多数,聚生在白色花托上。瘦果细小,多数,淡褐色,为宿萼所包围。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路边。分布云南、贵州、四川、西藏。
性味
①《滇南本草》:"性寒,味苦涩。"
②《云南思茅中草药选》:"苦涩,平。"
功能主治
清热消炎,凉血止血。治赤白痢疾,肠炎,胃痛,肺结核咯血,鼻衄,便血,血崩,外伤出血,疔疮。
①《滇南本草》:"治血崩,白带,大肠下血,用新瓦焙;治面寒疼,烧酒为引。"
②《贵州民间药物》:"治痢疾,疔疮,风湿。"
③《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清热止血,消炎收敛。治痢疾,肠炎,胃痛,咯血,吐血,外伤出血,痛经。"
④《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止血,收敛止泻。治肺结核咯血,吐血,鼻衄,消化不良,贫血,赤白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研末,3~5分;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撒。
复方
①治痢疾:鲜翻背白草一两。加水煎好。将适量红糖放于锅中,加酒二两,点燃烧过,再兑入已煎好的药水,然后服用。
②治疔疮:鲜翻背白草,捣烂敷患处,留头,干则换之。
③治风湿痛:翻背白草根三两。泡酒服。(①方以下出《贵州民间药物》)
④治外伤出血:翻白叶根,研粉撒。(《云南思茅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玉带根
- 水牛皮
- 麻根
- 三十六荡
- 水梨藤
- 玉龙鞭
- 马蔺
- 黑沙蒿根
- 玉蜀黍苞片
- 鲫鱼
- 小飞蓬
- 鸡根
- 鸡骨草
- 茶油
- 鸡爪芋
- 匐地龙
- 鸡冠子
- 鸡毛狗
- 鸡骨柴叶
- 鸡脑
- 云苔草
- 红酸杆
- 蝮蛇
- 臭苜蓿根
- 交剪草
- 大夜关门根
- 绣球花
- 桂竹香
- 万丈深
- 虎掌南星
- 蝎子七
- 赤瓟
- 猫儿屎
- 倒罐子根
- 四叶参
- 野核桃油
- 喜树皮
- 野鸦椿子
- 九龙藤
- 透明草
- 荚蒾根
- 仙人球
- 石蟾蜍
- 白猪鼻孔
- 海州骨碎补
- 空心花
- 理石
- 细轴荛花
- 海狸香
- 红萆薢
- 山蚂蝗
- 假鹰爪根
- 毛叶黄药
- 栝楼皮
- 山刺柏
- 飞蛾藤
- 番石榴皮
- 咸虾花
- 江篱
- 当归藤
- 打破碗花花
- 秧青
- 青刺尖
- 红毒茴
- 鸡筋参
- 牛金子
- 山麦冬
- 薜荔果
- 一匹草
- 滑石
- 犁头草
- 金刚刺
- 福寿草
- 回心草
- 山白菊
- 肥皂核
- 墨汁鬼伞
- 绒毛桢楠
- 苔菜
- 鬼羽箭
- 紫花一炷香
- 柱果铁线莲
- 茨菇草
- 草蚂蚱莲
- 番薯藤
- 五爪龙
- 刺鸭脚木
- 山黄瓜
- 撒发
- 散血草
- 散血藤
- 杉叶藻
- 乌榄核
- 香石藤果
- 东北桤木
- 茅栗叶
- 山货榔
- 山黄皮
- 山茶子
- 禾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