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嗉
《中华本草》:鸡嗉
拼音注音
Jī Sù
别名
鸡喉咙
英文名
Chicken crop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采收和储藏:宰鸡时取下嗉囊,洗净,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
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口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雄鸡善啼。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调气;解毒。主噎膈;小便不禁;发背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研末。外用:适量,焙研撒或调搽。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治小便不禁,及气噎,食不消。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鸡嗉
拼音注音
Jī Sù
别名
鸡喉咙(《卫生易简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
功能主治
治噎膈不通,小便不禁,发背肿毒。
《纲目》:"治小便不禁,及气噎,食不消。"
复方
①治小便不禁:雄鸡喉咙、肶胫、鸡屎白等分。为末,麦粥清服之。(《卫生易简方》)
②治气噎不通:鸡嗉二枚,连食,以湿纸包,黄泥固济,煅存性为末,入木香、丁香、沉香末各一钱,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次下三丸。(《纲目》)
③治发背肿毒:鸡嗉、鸡肫内黄皮。焙研,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搽之。(《医林正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阿尔泰扭藿香
- 鸭嘴癀
- 香橼露
- 蝮蛇蜕皮
- 蝶毛菌
- 紫金砂
- 雪兔
- 鸡翎草
- 矮脚罗伞
- 鸭血
- 骨碎补毛
- 鯆鱼
- 鸡蛋参
- 顶头马蓝
- 高原鸢尾子
- 贵州远志
- 钝叶草
- 雪上一支蒿
- 鸡屎藤果
- 倒提壶
- 砒石
- 扁豆根
- 鼠脂
- 盘龙七
- 牌楼七
- 盘石龟
- 爬地卷柏
- 瓢瓜
- 苤蓝
- 蒲葵子
- 蚍子草
- 泡花树
- 苤蓝叶
- 亮叶桦叶
- 蟛蜞菊
- 欧李
- 炮仗花
- 破牛膝
- 脾寒草
- 蒲公英
- 蒲葵根
- 铺地黍根
- 盆架树
- 蒲桃
- 飘带草
- 苹果皮
- 菩提树花
- 泡桐树皮
- 盘羊角
- 葡萄叶秋海棠
- 红茴香根
- 苹果
- 苹
- 山菠萝根
- 山樱桃
- 蒲葵叶
- 铺地罗伞
- 铺地草
- 泡桐根
- 泡桐花
- 盘羊睾丸
- 蒲桃种子
- 鳙鱼头
- 云南重楼
- 藕粉
- 蓬莱葛
- 红田乌草
- 蒲儿根
- 破叶莲
- 片姜黄
- 破布木
- 片鸡尾草
- 破天菜
- 萍蓬草子
- 蒲州豉
- 沙漠嘎
- 漂摇豆
- 葡萄藤叶
- 破布叶
- 霹水草
- 山油柑果实
- 小发散
- 盘肠草
- 炮姜
- 苹婆
- 羊髓
- 大泡通
- 破布草
- 带刺马鞭
- 皮哨子
- 苹果叶
- 野靛青
- 葡萄根
- 白山苔
- 鲟鱼
- 仙鹤草根芽
- 葡萄
- 韭根
- 骆驼肉
- 铺地蜈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