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嗉
《中华本草》:鸡嗉
拼音注音
Jī Sù
别名
鸡喉咙
英文名
Chicken crop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lus gallus domesticus Brisson采收和储藏:宰鸡时取下嗉囊,洗净,鲜用或烘干。
原形态
家鸡,家禽。嘴短而坚,略呈圆锥状,上嘴稍弯曲。鼻孔裂状,被有鳞状瓣。眼有瞬膜。头上有肉冠,喉部两侧有肉垂,通常呈褐红色;肉冠以雄者为高大,雌者低小;肉垂亦以雄者为大。翼短;羽色雌、雄不同,雄者羽色较美,有长而鲜丽的尾羽;雌者尾羽甚短。足健壮,跗、跖及趾均被有鳞板;趾4,前3趾,后1趾,后趾短小,位略高,雄者跗跖部后方有距。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家鸡因饲养杂交的关系,口种繁多,形体大小及毛色不一。食物主要为植物的种子、果实及昆虫等。雄鸡善啼。资源分布:全国各地均有饲养。
性味
味甘;性平
归经
肺;肾;膀胱经
功能主治
调气;解毒。主噎膈;小便不禁;发背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煮食,适量,或研末。外用:适量,焙研撒或调搽。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治小便不禁,及气噎,食不消。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鸡嗉
拼音注音
Jī Sù
别名
鸡喉咙(《卫生易简方》)。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雉科动物家鸡的嗉囊。
功能主治
治噎膈不通,小便不禁,发背肿毒。
《纲目》:"治小便不禁,及气噎,食不消。"
复方
①治小便不禁:雄鸡喉咙、肶胫、鸡屎白等分。为末,麦粥清服之。(《卫生易简方》)
②治气噎不通:鸡嗉二枚,连食,以湿纸包,黄泥固济,煅存性为末,入木香、丁香、沉香末各一钱,枣肉和丸梧子大,每次下三丸。(《纲目》)
③治发背肿毒:鸡嗉、鸡肫内黄皮。焙研,湿则干掺,干则油调搽之。(《医林正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腊梅
- 浙江七叶树
- 丝瓜根
- 鱼鳔
- 女菀
- 阔叶赤车使者
- 光梗丝石竹
- 滇瑞香
- 落葵
- 小罗伞
- 海蚯蚓
- 广金钱草
- 三七
- 毛大丁草
- 白鹤灵芝
- 排钱树
- 千层楼
- 蓝叶棵
- 川楝子
- 岩檀香
- 肉桂
- 堇宝莲叶
- 海莲果
- 鸭脚木叶
- 野木鱼
- 苦草
- 罗锅底
- 冬瓜
- 大管
- 山小橘
- 云南莲座蕨
- 狼萁草
- 衣鱼
- 马牙七
- 铁牛钻石
- 茨菇草
- 乌蔹莓
- 透明草
- 石南叶
- 寒水石
- 合树菌
- 漏斗瓶蕨
- 鹊豆
- 鲫鱼脑
- 铺地草
- 藤槐
- 柿花
- 狭叶垂头菊
- 清香桂
- 黄鳝藤
- 红娘子
- 华东瘤足蕨
- 神黄豆
- 空心花
- 厚叶素馨
- 鹦鹉
- 高粱乌米
- 四角蒲桃
- 西南小阴地蕨
- 吉龙草
- 黄刺皮
- 眼子菜根
- 红川乌
- 海松子
- 钓鱼竿
- 肥猪苗
- 心叶忽布
- 柠条
- 小礼花种子
- 夜花藤
- 地棠花
- 狭萼半边莲
- 九爪龙
- 大发散
- 鹿肉
- 蜗牛壳
- 黄龙须
- 千脚虫
- 山豆根
- 野芫荽
- 黄花香
- 秋葡萄
- 华东木蓝
- 梁王茶
- 山丹花
- 翠雀花
- 飘带草
- 豪猪肉
- 美丽兔尾草
- 多穗石柯根
- 白龙头
- 益智
- 卵叶鳞始蕨
- 虎头兰
- 虫牙药
- 血水草
- 牛背鹭
- 苏木蓝
- 林问荆
- 地毡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