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丁虫
《中华本草》:吉丁虫
拼音注音
Jí Dīnɡ Chónɡ
英文名
Japanese Worm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吉丁虫科动物日本吉丁虫的全虫。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halcophora japonica(Gory).采收和储藏:夏季捕捉,捕后浸于75%的乙醇中每100ml浸15只,浸液半月后可用。
原形态
日本吉丁虫,全体黑色,有铜色条纹,体长约36mm。头呈三角形,头顶中央有一深沟,两侧有不规则的金黄色刻点,并有不规则的直沟,沟内有淡黄色短毛。复眼褐色,卵圆形。触角黑褐色,栉齿状,11节。前胸背几成方形,但前方略狭。胸背上有许多金黄色刻点或由金黄色刻点组成的不规则的纵线。鞘翅黑色,鞘翅上有5条光滑之纵行隆起线,鞘翅外缘后端呈锯齿状。腹部第1节和第2节愈合不能动。虫体腹面黄褐色,有光泽。前胸腹面中央有一宽的纵沟。前缘有淡黄色短毛。腹面及足均密布金黄色刻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栖息于丛林中。资源分布:我国分布于南北各地。
性味
苦;温
炮制
捕捉后浸于75%酒精中,每100ml浸15只,半月后浸液可用。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杀虫;止痒。主疥癣;风疹瘙痒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浸酒涂搽。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祛风、杀虫、止痒的功能。主治疥癣、皮肤瘙痒、风疹斑块等,外擦。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见血飞
- 尖舌苣苔
- 建兰花
- 戟叶瓦韦
- 金果榄
- 接骨树
- 棘胸蛙
- 假木通
- 假茼蒿
- 剑叶耳草
- 金丝藤
- 金慈姑
- 黄果茄
- 接骨丹
- 接骨树皮
- 假香附
- 卷茎蓼
- 卷边桩菇
- 角翅卫矛根
- 接骨紫菀
- 金粉蕨
- 九子不离母
- 金钗石斛
- 锯齿王
- 姜黄
- 尖苞柊叶根
- 拘那花
- 寄生黄
- 九味一枝蒿
- 假蒟果穗
- 剑叶铁角蕨
- 角螺厣
- 建砂仁
- 桔梗芦头
- 金石溜
- 卷毛耳草
- 金爪儿
- 交剪草
- 假蓝靛
- 剑叶铁树
- 卷柏
- 角螺
- 滇西风毛菊
- 剑叶紫金牛
- 劲直蒿
- 尖耳贯众
- 卷毛婆婆纳
- 尖尾风根
- 戟叶石苇
- 见风消
- 具苞水柏枝
- 蕨根
- 尖山橙
- 鮧鱼
- 尖叶川黄瑞木
- 金纳香
- 僵蛹
- 金背枇杷
- 交翅木
- 金毛木通
- 铁草鞋
- 剑皮树菌
- 鳖甲
- 霜红藤
- 水蕨
- 野芭蕉
- 茳芒
- 菊架豆
- 蒟酱叶
- 矩叶酸藤果
- 箭杆七
- 莙荙子
- 菊三七
- 马蝗果
- 菊花
- 菊花根
- 菊苣根
- 粳米泔
- 聚头蓟
- 江蓠
- 碱花
- 江篱
- 荆芥叶莸
- 绛梨木叶
- 筋骨散
- 芨芨草花
- 荚蒾根
- 聚花草
- 矩形叶鼠刺
- 芨芨草
- 蒺藜花
- 角翅卫矛果
- 箭杆杨
- 碱地马蔺
- 石萝藤
- 菊苣
- 绞股蓝
- 绛梨木子
- 荚蒾子
- 菊花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