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白蚁
《中华本草》:家白蚁
拼音注音
Jiā Bái Yǐ
别名
白蚁、螱、飞蚁
英文名
termite
出处
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鼻白蚁动物家白蚁的全体。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ptotermes formosanus Shtrari.采收和储藏:夏季黄昏时,在蚁群飞动时捕捉,也可掘蚁琢拾取,捕后用沸水烫死,晒干。
原形态
家白蚁,兵蚁的头及触角浅黄色。上颚黑褐色。腹部乳白色。背面观头呈椭圆形。囱近于圆形,大而显着,位于头前段的一个微突起的短管上,朝向前方。上颚镰刀形。上唇近于舌形。触角14-16节。前胸背板平坦,较头狭窄,前缘及后缘中央有缺刻。有翅成虫头背面深黄褐色,胸腹背面褐黄色。翅微具淡黄色。复眼近于圆形,单眼长圆形。后唇基极短,前唇基白色,长于后唇基。上唇淡黄色,前端圆形。触角20节。前胸背板前缘向后凹,侧缘与后缘连成半圆形,后缘中央向前方凹入。前翅鳞大于后翅鳞。工蚁头微黄。腹部白色。头后部呈圆形,而前部呈方形。后唇基很短,长度相当于宽度的1/4,微隆起。触角15节。前胸背板前缘略翘起。腹部长,略宽于头,并不很膨大。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家白蚁能建筑大型巢,营群集生活,群体一般居住于林地、庭园的土壤或树干内,以及建筑木材中等,有时也定居于衣箱书柜等家俱内。资源分布:我国南方各地均有分布。
化学成分
全体含尿酸(uric acid),豆甾烷醇(stigmasta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胆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烷醇(campestanol),胆甾烷醇(cholestanol)和脂肪酸(fattyacid)。
性味
甘;咸;温
归经
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主久病或年老体弱;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
内服:晒干研粉,3-5g。
各家论述
《中国药用动物志》:有滋补强壮的功能。主治老年体衰、久病气血虚弱等。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假鹊肾树
- 了哥王根
- 蕨菜
- 橘皮
- 酱
- 金雀马尾参
- 耧斗菜
- 花南星
- 玉芙蓉
- 咖啡
- 水芹
- 乌木屑
- 刘寄奴
- 勒管草
- 光叶山黄麻
- 丝棉木叶
- 雉
- 鲈鱼
- 鹅
- 黄耆
- 甘遂
- 荷蒂
- 毛莲蒿
- 红毛七
- 鸭儿芹根
- 虎刺
- 山狸子肉
- 芋头花
- 野灯草
- 白矾
- 薯莨
- 钓竿柴
- 红毒茴
- 蛇婆
- 淫羊藿根
- 沙枣花
- 冰球子
- 松笔头
- 毒根斑鸠菊
- 萹蓄
- 蒟酱叶
- 尖头蚱蜢
- 苍条鱼鳖
- 红升丹
- 苋实
- 野草香
- 鄂西天胡荽
- 龟血
- 竹凌霄
- 峨眉蕨贯众
- 粟米草
- 川鄂山茱萸
- 凤眼果
- 长距兰
- 橙叶
- 长青草
- 省雀花
- 野油麻
- 蟛蜞菊
- 椿皮
- 天茄子
- 草豆蔻
- 秋海棠果
- 蝼蛄虾
- 老君须
- 辣根菜
- 三叶铜钱草
- 榆耳
- 薄柱草
- 大脚菇
- 大叶蒟
- 云南小阴地蕨
- 螳螂跌打
- 地柏枝
- 朱砂草
- 大毛红花
- 满天星
- 红轮千里光
- 毛稔
- 紫丁香
- 橄榄
- 赤火绳
- 乌头叶蛇葡萄
- 苘麻子
- 蚱蜢
- 墙草
- 马兰
- 铁锈
- 豆瓣绿
- 莱菔子
- 疣果冷水花
- 管仲
- 雪猪肉
- 藤黄
- 灵砂
- 紫荆花
- 秘鲁香胶
- 九龙藤叶
- 降真香
- 黄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