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龙藤叶
《中华本草》:九龙藤叶
拼音注音
Jiǔ Lónɡ Ténɡ Yè
别名
燕子尾、猪蹄叉、羊蹄叉、夜合草、千打捶、马蹄叶
英文名
Leaf of Champion Bauhinia
出处
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auhinia championii(Benth.) Benth.[Phanera championii Benth.;Bauhinia hunanensis Hand.Mazz.;B.championii(Benth.) Benth.var.acutifolia L.Chen]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龙须藤 木质藤本:有卷须。嫩枝和花序被紧贴的小柔毛。叶互生;叶柄长1-2.5cm,纤细,略被毛;叶片纸质,卵形或心形,长3-10cm,宽2.5-6.5cm,先端锐渐尖,微凹或2裂以至不裂,基部截形,微凹或心形;上面无毛,下面被紧贴的短柔毛,渐变无毛或近无毛,干时粉白褐色;基出脉5-7条。花两性,总状花序狭长,腋生,有时与叶对生或数个聚生于枝顶而成复总状花序,长7-20cm;苞片与小苞片小,锥尖,早落;花梗纤细,长1-1.5cm;花托漏斗形,长约2mm;萼杯状,裂片5,披针形,长约3mm;花瓣5,白色,具瓣柄,瓣片匙形,外面中部疏生丝毛;能育雄蕊3,无毛,退化雄蕊2;子房具短柄,仅沿两缝线被毛,花柱短,柱头小。荚果倒卵状长圆形或带状,扁平,长7-12cm,宽2.5-3cm,无毛果瓣革质。种子2-5颗,圆形,扁平,直径约1.2cm。花期6-10月,果期7-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的丘陵灌木丛中、疏林或密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贵州等地。
性味
甘;苦;平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利尿,化瘀,理气止痛。主小便不利,腰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外用:适量,捣敷。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九龙藤叶
拼音注音
Jiǔ Lónɡ Ténɡ Yè
出处
《南宁市药物志》
来源
为豆科植物龙须藤的叶。
功能主治
熏洗退膜翳。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人头七
- 三七花
- 假友水龙骨
- 黄花铁线莲
- 胡桃油
- 红走马胎
- 胡麻花
- 荷包牡丹根
- 山楂核
- 红苕母子
- 四川苦丁茶
- 井边茜
- 三叶排草
- 山油柑果实
- 四季青
- 山棯根
- 山稗子根
- 山乌珠叶
- 黄花蒿子
- 山珊瑚
- 蚶
- 三钻风
- 三张叶
- 丝棉木叶
- 山花生
- 辉葱
- 花拐藤根
- 蛤仔壳
- 鹄绒毛
- 假茶辣
- 剪刀草
- 伞莎草
- 双剪菜
- 僵蚕
- 山半夏
- 三月泡
- 山大黄
- 假辣蓼
- 三轮蒿
- 黄花堇菜
- 九牛造
- 黄花苜蓿
- 九莲灯
- 夹蛇龟肉
- 九仙草
- 肉桂叶
- 九管血
- 九头草
- 九头妖
- 假木豆
- 井口边草
- 假报春花
- 三叉苦
- 榕树皮
- 三加
- 山楂叶
- 黄三七
- 红骨参
- 射干
- 黄荆子
- 九节茶
- 三叶罗伞
- 山楂
- 井边草
- 剪夏萝
- 黄栌根
- 假蒟子
- 三棱马尾
- 堇叶山梅花
- 南板蓝叶
- 黄秋葵根
- 荷秋藤
- 牛奶柴
- 山矾叶
- 山土瓜
- 宁波溲疏
- 花唐松草
- 山楂根
- 豪猪毛刺
- 山梗菜
- 剪刀股
- 山乌桕
- 山玉桂
- 四方盒子草
- 黄桷叶
- 三叶槭根
- 三尖杉根
- 剑叶紫金牛
- 黄花鸢尾
- 藿香根
- 黄花菜
- 葫芦叶
- 葫芦茶根
- 鲎肉
- 花鱼
- 山佛手
- 山桃树皮
- 红酸七
- 三方草
- 山崩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