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慈姑
《中华本草》:金慈姑
拼音注音
Jīn Cí Gū
英文名
roxburg Typhonium
出处
始载于《云南植物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金慈姑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yphonium roxburgii schott[Arum trilbatum Roxb.;A.roxburgii Thw.]
原形态
金慈姑,块茎近球形。叶3-4,丛生,叶柄长10-35cm ,下部具鞘叶片状3浅裂或3深裂,裂片陪合部分宽或狭,渐尖,中裂片卵形,长9-17cm,宽约 14 cm,侧裂片不等侧的卵形或不等侧的长圆状卵形,有时个侧下部扩展,长10cm,宽7-8cm,表面深绿色,背面黄绿色;中肋两面稍隆起,侧脉多由中肋基部及侧裂片主脉下部伸出,扇形展开,网脉明显,集合脉1条。花序柄长2-9cm,肉红色,有暗紫色斑纹;佛焰苞长17-19cm,管部卵圆形,长2-2.5cm,直径1.5cm,苍白色或淡绿色,具紫色条纹,檐部长13-15cm,卵状披针形,基部展开宽5cm,向上长渐尖,外面肉红色带土绿,具紫色纵条纹,内面褐紫色带肉红色条纹;肉穗花序;雌花序圆柱形或短圆锥形,长4-5mm,粗5mm;中性花序长1.5-2.2cm,下部密布中性花,反折,玉白色;雄花序长1cm,粗2-3mm;附属器淡蜡褐色,具长约2mm的淡紫红色的柄,基部粗3-4mm,长12-15cm,鼠尾状;雌花心皮2-3,子房卵形,柱头盘状,紫红色;雄花雄蕊2-3,土黄色,药室卵形,花粉红色。浆果卵圆形,淡绿色,有种子1颗。花、果期5-8月。
生境分布
分布于云南腾冲地区,昆明植物园有栽培。
性味
味辛;性温;有毒
归经
肝;胃经
功能主治
活血止痛;解毒;止血。主风湿痹痛;胃脘痛;腹痛泄泻跌打损伤;骨折;疮疖肿毒;毒蛇咬伤;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g,宜炮制后用。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块茎:味辛、麻、性温,有毒。有麻醉镇痛、解毒消肿的功能。用于毒蛇咬伤、疮毒肿毒、外伤出血、跌打损伤、骨折、肠炎、胃痛、胃溃疡。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礁膜
- 假黄麻
- 稷米
- 芥菜
- 猴骨
- 蕨菜
- 金叶柃
- 结根草莓
- 通城虎
- 见血飞
- 聚花风铃草
- 金丝藤仲
- 节节茶
- 角叉菜
- 发痧藤
- 山龙眼
- 水蓑衣
- 金匙叶草
- 入地蜈蚣
- 金色狗尾草
- 寄生黄
- 金鱼草
- 梅叶
- 金冠鳞毛蕨
- 杜鹃花果实
- 假香附
- 竹蜂
- 角茴香
- 筋藤
- 绢毛苣
- 白蒿
- 山矾叶
- 鼻血草
- 荚蒾
- 香茅花
- 九味一枝蒿
- 尖山橙
- 地膜香
- 萍蓬草
- 细叶藁本
- 水虾草
- 台湾泡桐叶
- 叶上珠
- 代代花枳壳
- 桐子花
- 金丝木通
- 东风螺
- 阴香根
- 紫石英
- 黄刺皮
- 假木豆
- 云南双盾木
- 蛤蜊
- 筀笋
- 绒毛粉背蕨
- 鸡排骨草
- 蛇果黄堇
- 山楂
- 东北延胡索
- 单花金丝桃
- 刺竹茹
- 兴安独活
- 除虫菊
- 椰子浆
- 金银忍冬
- 剑叶紫金牛
- 美丽桐
- 红胡豆七
- 风气草
- 异株百里香
- 云木香
- 火焰草
- 球核荚蒾
- 蚺蛇膏
- 花叶矮陀陀
- 秤杆升麻
- 裂叶崖角藤
- 头顶一支花
- 凹瓦韦
- 桐木
- 桄榔子
- 血苋
- 慈竹叶
- 窃衣
- 楮茎
- 土红苓
- 水龙骨
- 龙舌兰
- 牛大力
- 天胡荽
- 白苏梗
- 小红藤
- 细沙虫草
- 枣树皮
- 镰萼虾脊兰
- 黄芩子
- 蚂蚁
- 腹水草
- 长果山橙
- 矩圆石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