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纳香
《中华本草》:金纳香
拼音注音
Jīn Nà Xiānɡ
别名
牛虱子、狗屁藤、小桦叶、梗麻、毛葱根、细心麻粟、毛葱叶、小狗核桃。
英文名
Root or leaf of Pilose Triumfetta
出处
出自《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椴树科植物长钩刺蒴麻的根和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riumfetta pilosa Roth采收和储藏:秋、冬季挖根,洗净泥土,切片晒干。叶,春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长勾刺蒴麻 木质草本或亚灌木,高1cm。嫩枝被黄褐色长茸毛。单叶互生;叶柄长1-2cm;叶片厚纸质,卵形或长卵形,长3-7cm,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圆形或微心形,上面有稀疏星状茸毛,下面密被黄褐色厚星状茸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基出脉3条,两侧脉上行超过叶片中部。聚伞花序1至数枝腋生,花序柄长5-8mm;花柄长3-5mm;苞片披针形,长1mm;萼片狭披针形,长7mm,先端有角,被毛;花瓣黄色,与萼片等长;雄蕊10;子房被毛。蒴果有刺长8-10mm;刺被毛,先端有钩。花期夏季,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干燥的低坡灌丛中或路旁及田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台湾、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甘;微辛;性温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散瘀消肿。主有经不调;症积疼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纳香
拼音注音
Jīn Nà Xiānɡ
别名
牛虱子
来源
椴树科刺蒴麻属植物长钩刺蒴麻Triumfetta pilosa Roth.,以叶及根入药。春季采叶,秋季挖根,分别晒干。
性味
辛、甘,温。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调经。用于月经不调,腹有包块作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1~3钱。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金纳香
拼音注音
Jīn Nà Xiānɡ
别名
牛虱子
出处
《四川常用中草药》
来源
为椴树科植物长钩刺蒴麻的根和叶。春季采叶;秋冬采根。
原形态
落叶半灌木,高约1米。分枝有淡黄色星状毛。叶卵形、狭卵形或披针形,长8~16厘米,宽2~6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圆形,下部叶有时3浅裂,边缘有不整齐的牙齿,基部常具3~5脉,两面均被星状柔毛;叶柄长1~5厘米,被长柔毛;托叶锥形,长约5~10毫米。聚伞花序,腋生;花黄色,长1厘米;花梗长约6~10毫米;萼片5,线形,长约7毫米,顶端具细尖,有疏星状毛;花瓣5,与萼片近等长,圆状匙形,基部被纤毛;雄蕊10。蒴果球形,直径约5毫米,密生刺,刺长6~10毫米,顶端钩状反曲,有平展的糙毛。种子8粒。花期7~9月。果期8~12月。
生境分布
生于干燥阳坡灌木丛中或路旁及田坎上。分布台湾、广西、云南、四川、贵州等地。
性味
甘微辛,温。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调经。治月经不调,腹中包块作痛,跌打损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鲎胆
- 山芙蓉
- 隔山消
- 肿柄菊叶
- 狼毒
- 芒消
- 花蚊虫
- 虾子花
- 螺蛳
- 吊岩风
- 冬瓜
- 塌菜
- 五星蒿
- 柳叶
- 菱茎
- 娃娃鱼
- 独叶白芨
- 皮袋香
- 土玉桂
- 老鼠耳
- 破骨风
- 血见愁
- 醉马草
- 微毛柃
- 油柑根
- 硬皮马勃
- 四季春
- 桑瘿
- 地梗鼠尾
- 红筷子冠毛
- 山木通
- 叶上花
- 禾虫
- 葛仙米
- 侧子
- 老鹤草
- 土瓜
- 荷青花
- 绛梨木子
- 翼首草
- 豺肉
- 老鸦糊
- 九管血
- 黄花蒿子
- 人参须
- 九龙根
- 杜鹃
- 水红木根
- 金不换
- 地骷髅
- 山螃蟹
- 橙子
- 车前草
- 芒茎
- 四照花
- 黄蘑菇
- 白肚
- 山蚂蝗
- 山桃树皮
- 周裂秋海棠
- 大叶钩藤
- 油渣果根
- 大戟
- 东北埃蕾
- 清香桂
- 华东木蓝
- 南瓜藤
- 大活
- 海鹞鱼
- 良旺茶
- 黄瓦韦
- 野辣蓼
- 红升麻
- 白背杨
- 糯米藤
- 刺蒺藜
- 橙叶
- 山慈姑花
- 扭鞘香茅
- 大叶紫珠
- 焰爵床
- 扁豆花
- 土细辛
- 吊干麻
- 朱砂七
- 广藿香
- 四叶葎
- 滇南千里光
- 大树跌打
- 广金钱草
- 东北延胡索
- 黄荆沥
- 林檎
- 刺果甘草
- 黄花蔷薇
- 丝瓜叶
- 沙地柏
- 羊不食
- 海鹞鱼尾刺
- 落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