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蒿
《中华本草》:松蒿
拼音注音
Sōnɡ Hāo
别名
糯蒿、细绒蒿、土茵陈、小盐灶菜、大叶蓬蒿、红壶瓶、草茵陈、铃茵陈、鸡冠草
英文名
Herb of Japanese Phtheirospermum
出处
出自《贵州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玄参科植物松蒿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Gerad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 Kanitz[Geradia japonica Thunb.]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松蒿 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00cm。全株被腺毛,有粘性。茎直立,或弯曲而后上升,多分枝。叶对生;具有带狭翅的柄,柄长5-12mm;叶片长三角状卵形,长1-7cm。下端羽状全裂,向上渐变深裂至浅殂,裂片长卵形,边缘具细齿。花单生于叶腋,花稀疏;花梗长2-7mm;萼钟状,5裂,果期增大,裂片长卵形,上端羽状齿裂,边缘有细齿;花冠紫红色或淡紫红色,筒状,长1.5-2cm,2唇形,下唇有两条横的大皱褶,上有白以长柔毛;雄蕊4,药室基部延长成短芒。蒴果卵状圆锥形,长约1cm,室背2裂。种子卵圆形,扁平,长约1.2mm。花期7-8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沙质地、草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除新疆、青海以外的各地。
形状
性状鉴别 全长30-60cm,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具腺毛,有粘性。叶对生,多皱缩而破碎:完整叶片三角卵形,长3-5cm,宽2-3.5cm,羽状深裂,两侧裂片长圆形,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叶丙面均有腺毛。穗状花序顶生,花萼钟状,长约6mm,5裂;花冠淡红紫色。味微辛。
化学成分
松蒿地上部分含松蒿甙(phtheirospermo-side),洋丁香酚甙(acteoside),天人草甙(leucosceptoside)A,角胡麻甙(martynoside),桃叶珊瑚甙(aucubin),都桷子甙酸(genipo-sidic acid),车前醚甙(plantarenaloside),连翘脂甙(forsythoside)B[1]。
性味
味微辛;性凉
归经
肺;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解毒。主黄疸;水肿;风热感冒;口疮;鼻炎;疮疖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松蒿
拼音注音
Sōnɡ Hāo
别名
小盐灶菜
来源
玄参科松蒿属植物松蒿Phtheirospermum japonicum (Thunb.)Kanitz [P. chinense Bunge],以全草入药。秋季采集,晒干。
性味
微辛,平。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用于湿热黄疸,水肿。
用法用量
0.5~1两。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松蒿
拼音注音
Sōnɡ Hāo
别名
糯蒿、土茵陈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玄参科植物松蒿的全草。夏、秋采收。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5~60厘米。全体具腺毛,有粘性。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叶对生,长1.5~2.5厘米,宽1~2厘米,羽状分裂,两侧裂片长圆形,顶端裂片较大,卵圆形,边缘具细锯齿;具短柄。花单生于叶腋,具短柄;萼钟状,5裂,裂片叶状,长椭圆形,边缘有细锯齿;花冠筒状,2唇形,淡红色,长约1.5厘米,喉部有2黄色条纹,边缘具纤毛。蒴果卵状长扁圆形,具细短毛。种子椭圆形,具网纹。花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于山地草坡。我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性味
性平,味微辛。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治黄疸病,水肿。风热感冒,鼻匿、口匿、牙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外用:煎水洗或研末敷。
复方
①治黄疸病:松蒿一两,岩白菜五钱,黄柏皮、小黄草、木节草各三钱,甘草二钱。煨水服。
②治水肿:松蒿一两,煨水于睡前服;同时煨水熏洗全身。
⑧治风热感冒:松蒿五钱,生姜三片。煨水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胡颓子
- 双飞蝴蝶
- 白背枫
- 红根
- 猫儿屎果
- 猫脚印
- 化血胆
- 白背叶根
- 红孩儿
- 大叶风沙藤
- 桑根
- 椒蒿
- 斑叶兰
- 海金沙
- 金箔
- 黄花小二仙草
- 过山风
- 海南粗榧
- 草果药
- 黄皮血藤
- 过墙风
- 勒马回
- 白螺蛳壳
- 九香虫
- 黑塔子
- 一支箭
- 刺黄连
- 黑豆衣
- 黄梢蛇
- 广西过路黄
- 柽柳
- 榼藤子
- 石瓜子莲
- 荔枝草
- 附地菜
- 岩檀香
- 木槿子
- 海蛤壳
- 吐烟花
- 麦撇花藤
- 老鼠耳
- 人参条
- 红茴香根
- 七叶一把伞
- 牛筋草
- 雀翘
- 鷩雉
- 茳芒决明
- 乌榄核
- 蕨麻
- 美丽胡枝子
- 树腰子
- 苦地胆
- 喜树皮
- 鱼脑石
- 蝙蝠
- 麻黄
- 鸡爪参
- 虎杖
- 马皮
- 红楤木
- 六道木
- 常春藤
- 浮萍
- 藏三七
- 水蛭
- 败酱草
- 栗毛球
- 灯心草
- 蟋蟀
- 奶浆参
- 地牯牛
- 博落回
- 打火草
- 骆驼黄
- 虫白蜡
- 紫背天葵草
- 泥胡菜
- 竹黄
- 鸽粪
- 木槿根
- 建兰根
- 铧头草
- 刺梨根
- 铜棒锤
- 火炭母
- 散血莲
- 管仲
- 草石蚕
- 酢浆草
- 蔷薇花
- 南方六道木
- 贝齿
- 臭常山
- 响叶杨
- 黄秦艽
- 箭杆风
- 萆薢
- 小九节铃
- 木兰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