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蕨
《中华本草》:莎草蕨
拼音注音
Suō Cǎo Jué
英文名
all-grass of Fingered Schizaea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蕨科植物莎草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aea digitata (L.)Sw.[Acrostichum digitatum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根茎短而横走,顶端被棕色短毛。叶簇生;叶柄近圆形,棕色,长 2.5-5cm,其先端与叶片渐狭的基部难于分别;叶片禾草状,草质或纸质,线形,长20-25cm,宽2-5mm,扁平,全缘,有软骨质的狭边,干后常向上面反卷;仅有主脉1条;孢子叶片与营养叶片同型,上端紧缩,掌状深裂成5-15条裂片;裂片长2-4cm,宽约1mm。孢子囊棕黄色,呈2行排列于裂片下面主脉的两侧,成熟时几覆盖整个裂片下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干瘠砂壤土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岛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6-15g,煎汤。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退热的功能。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盘羊肺
- 薯良
- 莎木面
- 素馨花
- 砂漏芦
- 茯神
- 紫茎棱子芹
- 神曲
- 肾果小扁豆
- 鼠肾
- 酸模叶
- 素兴花
- 穗花杉根
- 粉绿藤
- 胡芦巴
- 鸭脚木皮
- 石龙胆
- 赛金刚
- 黍茎
- 酥
- 肾经草
- 九仙草
- 粟米草
- 蒜梗
- 榕树皮
- 鼠李
- 石韦根
- 香茶菜
- 虱草花
- 黍根
- 石龙子
- 黄蜀葵根
- 山莴苣
- 杨梅核仁
- 鼬瓣花根
- 紫三角
- 莲子
- 短柄南蛇藤果
- 葡萄叶秋海棠
- 鼠尾草
- 全蝎
- 紫竹根
- 白婆婆纳
- 马耳草
- 都咸子树皮
- 竹沥
- 麻蕡
- 松鼠
- 红鸡踢香
- 隔山撬
- 大鱼鳔花
- 黄鳝
- 地贵草
- 蜂胶
- 卷伞菌
- 泡桐花
- 黄金菊根
- 野兔骨
- 银叶柳
- 竹叶防风
- 盘龙参
- 一颗针
- 苦菜
- 绿玉树
- 姜三七
- 短蕊万寿竹
- 岩梭花
- 马蹄草
- 鸭脚木根
- 虎头兰
- 牛筋草
- 黑虎七
- 覆盆子根
- 饱饭花果
- (鱼彭)鱼脑
- 栀子花根
- 肥荚红豆
- 篱笆竹
- 麻鱼骨
- 枳根皮
- 锡矿
- 芙蓉菊根
- 黑蚂蚁
- 沙梨
- 珍珠绣球
- 杨树花
- 山香圆
- 麦撇花藤
- 枳茹
- 小虎耳草
- 野亚麻
- 珍珠莲
- 黑葡萄液汁
- 鳝鱼皮
- 食盐
- 短齿楼梯草
- 竹(鼠留)子油
- 爬山豆根
- 罗汉果根
- 扭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