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草蕨
《中华本草》:莎草蕨
拼音注音
Suō Cǎo Jué
英文名
all-grass of Fingered Schizaea
出处
始载于《中国植物分类学报》。
来源
药材基源:为莎草蕨科植物莎草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zaea digitata (L.)Sw.[Acrostichum digitatum L.]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根茎短而横走,顶端被棕色短毛。叶簇生;叶柄近圆形,棕色,长 2.5-5cm,其先端与叶片渐狭的基部难于分别;叶片禾草状,草质或纸质,线形,长20-25cm,宽2-5mm,扁平,全缘,有软骨质的狭边,干后常向上面反卷;仅有主脉1条;孢子叶片与营养叶片同型,上端紧缩,掌状深裂成5-15条裂片;裂片长2-4cm,宽约1mm。孢子囊棕黄色,呈2行排列于裂片下面主脉的两侧,成熟时几覆盖整个裂片下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0m左右的低山丘陵干瘠砂壤土疏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海南岛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主感冒发热;扁桃体炎;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6-15g,煎汤。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凉。有清热解毒、退热的功能。用于感冒发热、扁桃体炎等症。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红蒿枝
- 扭子菜
- 水甘草
- 苦刺
- 大肺经草
- 瘦风轮
- 五龙皮
- 舒戛千里光
- 薯良
- 水毛花
- 竹节人参叶
- 大扁竹兰
- 糖橘红
- 僵蚕
- 鹿筋
- 猴楠
- 山苏子根
- 鸟不企叶
- 雉
- 水飞蓟
- 苜蓿根
- 榧根皮
- 硬质早熟禾
- 赛金刚
- 兔耳草
- 大叶骨牌草
- 海木
- 吊岩风
- 一朵云叶
- 白花铁线莲
- 排草香
- 喜树皮
- 海松子
- 马比木
- 一匹草
- 三消草
- 绿玉树
- 栝楼皮
- 藏三七
- 苋实
- 狗舌草
- 水蛭
- 树茭瓜果
- 饭团藤
- 小倒钩藤
- 酢浆草
- 砗磲
- 独行千里
- 石斛
- 地黄花
- 水枇杷
- 海金沙
- 箭杆风
- 小红藤
- 红娘子
- 水田碎米荠
- 柳絮
- 楼梯草
- 猫爪子
- 海桐花
- 白龙穿彩
- 九香虫
- 墓头回
- 大千生
- 大叶醉鱼草
- 蛇疙瘩
- 红管药
- 打火草
- 南方六道木
- 曼陀罗子
- 散血莲
- 蜣螂
- 新疆一支蒿
- 黑豆衣
- 野漆树根
- 马尾伸筋
- 使君子叶
- 叶子花
- 木槿子
- 岩檀香
- 叶下花
- 四大天王
- 百部
- 草本三角枫
- 勒马回
- 大叶凤仙花
- 地红子根
- 小果栀子
- 六方藤
- 中华石楠
- 楸子
- 钱针万线草
- 胡萝卜子
- 红蓝地花
- 多茎野豌豆
- 刺楸茎
- 龟甲
- 刺龙牙
- 十大功劳根
- 豆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