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卷柏
《中华本草》:装饰卷柏
拼音注音
Zhuānɡ Shì Juǎn Bǎi
别名
缘毛卷柏、毛鹿卷柏、大理卷柏
英文名
herb of tricholoma tamariskoid spikemoss
出处
始载于《蕨类名词及名称》。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卷柏科植物装饰卷柏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elaginella compta Hand- Mazz.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茎匍匐,侧枝有时直立,常密集成丛,高约5cm。叶二型,互生,在枝两侧及中间各2行;侧叶斜卵形,长1.2-1.5mm,宽0.8-1mm,基部不相等,先端渐尖,边缘有白色膜质狭边及睫毛状齿;中叶薄纸质,披针形,长0.8-1.2mm,宽0.3-0.5mm,叶基不等,先端尾状,边缘有白色膜质狭边及睫毛状齿。孢子囊穗单生于小枝顶端,长0.5-1.2cm,有4棱;孢子叶二型;侧叶较小,卵形,长约1.2mm,宽约0.8mm,龙骨状,先端尖,边缘有睫毛状齿;中叶较大,卵形,长约1.6mm,宽约1mm,龙骨状,先端尖,边缘有睫毛状齿。大孢子囊近球形,生在囊穗下部,小孢子圆肾形,生在囊穗上部,大小孢子表面有皱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常生在草地、灌丛下或林缘的岩石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四川、云南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归经
胃;胆;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利湿;通经活络。主肝炎;胆囊炎;痢疾;肠炎;肺痈;风湿性关节炎;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微苦,性凉。有清热利湿,通经活络的功能。用于急性黄疸型肝炎、胆囊炎、痢疾、肠炎、肺痈、风湿关节痛及烫火伤。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冻绿叶
- 珊瑚草
- 大红花点地梅
- 乌骨藤
- 柳叶藓
- 鹿茸
- 小红苏
- 母猪草
- 兔肝
- 漏斗苣苔
- 耳草
- 威灵菊
- 虾蟆皮
- 荠苨
- 大叶接骨藤
- 厚叶川木香
- 交剪草
- 大叶苣荬菜
- 大叶青木香
- 小毒芋
- 茼蒿
- 厚叶牛耳草
- 山菅兰
- 两面针
- 小叶杨
- 大雪上一枝蒿
- 黄荆枝
- 藕节
- 小红蒜根
- 定草根
- 大花柳叶菜
- 鲤鱼脑
- 川贝母
- 黄唇鱼鳃
- 西藏鸡爪草
- 蜣螂
- 黄背草苗
- 罗盖叶
- 野塘蒿
- 小羊桃
- 牡丹藤
- 瘦风轮
- 刺萆薢
- 卵叶贝母
- 多裂独活
- 黄瓦韦
- 炮掌果
- 黄紫堇
- 西南鹅掌柴
- 山木通
- 毛黄堇
- 貂尾
- 射尿拐
- 马槟榔
- 四楞蒿
- 丁香
- 巴山虎
- 鹿脂
- 山香圆
- 鹿角胶
- 黄粱米
- 灌木蒲桃
- 松油
- 小花清风藤
- 水蛇皮
- 悬钩根
- 椋子木
- 心叶荆芥
- 华中五味子
- 小婆婆纳
- 西藏马先蒿
- 肥荚红豆
- 胡桃枝
- 小草乌
- 卵叶娃儿藤
- 红鸡踢香
- 东当归
- 花木通
- 小狼毒
- 地骷髅
- 红花月见草
- 苔菜
- 狗脚草根
- 柳叶剑蕨
- 大青盐
- 黄杨
- 茅草箭
- 钩苞大丁草
- 五瓣寄生
- 咸酸蔃
- 石荠苎
- 蜡瓣花
- 短柱梅花草
- 柳叶斑鸠菊
- 栗壳牛肝菌
- 六角英
- 深山不出头
- 龙舌草
- 山红稗
- 小黄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