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金血藤
《中华本草》:紫金血藤
拼音注音
Zǐ Jīn Xuè Ténɡ
别名
血藤、黄皮血藤、气藤、香血藤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味子科植物翼梗五味子的藤茎和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chisandra henryi Clarke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切片,晒干。
原形态
落叶本质藤本。小枝棕紫色,有棱,棱上有革质翅,老枝灰黑色,皮孔明显。芽鳞大,常宿存。叶柄长1.5-5.5cm;叶纸质或近革质;叶片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6-11cm,宽3-8cm,先端短尖,基部宽楔形,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或被白粉,网脉稀疏。花单性,雌雄异株;花淡黄色;花被7-8;雄蕊群卵圆形,分离,雄蕊28-60,排成3-4列;雌蕊群近球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心皮50-60,花柱甚短。聚合果长4-8cm,小浆果扁球形或扁椭圆形,红黄色。种子2,扁半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种皮有瘤状突起,花期5-7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2000m的林下或溪沟边。资源分布:分布于长江流域以南各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藤茎长圆柱形,少分枝,长30-50cm,直径2-4cm。表面棕褐色或黑褐色,具深浅不等的纵沟和黄色点状皮孔;幼枝表面具棱翅。质坚实,皮具韧性;横断面皮部棕褐色,有的易与木心分离;木质部淡棕黄色,可见细小导管孔排列成行呈放射状,中央髓部深棕色,常破裂或呈空洞。气微,味微涩。辛,凉。根似藤茎,但较粗壮,皮部强烈纵裂呈深沟,形成的棱较绵软,少有支根。[br]性状鉴别 茎横切面:具有较厚的落皮层,新老木栓层之间为死亡的韧皮部组织。韧皮部有大量嵌晶纤维束散在,略排成2轮。形成层圆环形。本质部具大型导管及发达的木纤维。具髓部。韧皮部及髓部薄壁细胞中均含有棕色物质。
化学成分
茎中含翼梗五味子木脂素(henricine)。果中含五脂素(wnligna)A1、A2,表五脂素(epiwulignan)A1,表华中五味子酮(epis-chisandrone),表恩施辛(epienshicine),华中五味子酮(schisan-drone),前戈米辛(pre-gomisin),右旋的安五脂素(anwulignan),翼梗五味子酚(schisanhenol),表恩施辛甲醚(epi-enschicine methyl ether),恩施辛(enshicine),翼梗五味子酸(schisanhenric acid),华中五味子酯(schisantherin)B, 翼梗五味子精(schisanhenrin),南五味子酸(kadsuric acid)。
药理作用
本品经乙醇提取后制成浸膏,以5g/kg灌胃能明显延长小白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5g/kg灌胃对小鼠具有止咳(氨水气雾法)和祛痰(酚红法)作用。果实中含有的翼梗五味子精具有降低四氯化碳肝损伤小鼠血清转氨酶的作用。
性味
辛;涩;性温
毒性
给小鼠一次性灌服乙醇提取物制剂15g/kg,观察72小时,动物反应良好,食欲正常,无一死亡。提示该制剂无明显毒副反应。
归经
肝;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行气止痛;活血止血。主风湿痹痛;心胃气痛;痨伤吐血;闭经;月经不调;跌打损伤;金疮肿毒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
注意
妊娠气血亏虚者禁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血虚气弱的孕妇忌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鸡树条果
- 鸡爪乌
- 鸡屎藤果
- 风湿木
- 鸡爪花
- 鬼灯笼根
- 鬼灯笼
- 鸡爪芋
- 飞龙掌血
- 过墙风
- 鸡尾木
- 粉霜
- 腐卑
- 过坛龙
- 紫金莲
- 鸡爪枝皮
- 高粱米糠
- 钩苞大丁草
- 骨碎补
- 粉瘤菌
- 飞蛾树
- 高原鸢尾子
- 鹧鸪脚
- 鸡骨菜
- 紫金牛根
- 贵州远志
- 过山蕨
- 骨牌蕨
- 骨碎补毛
- 走边疆
- 蝮蛇蜕皮
- 紫金砂
- 紫金龙
- 贯众叶溪边蕨
- 鸡冠参
- 装饰卷柏
- 革耳
- 长毛风毛菊
- 鬼点灯
- 肺形草
- 飞龙掌血叶
- 过塘蛇
- 过山龙
- 长毛香科科
- 鬼目
- 蝮蛇脂
- 高原点地梅
- 高良姜
- 追骨风
- 钩凝菜
- 福建柏
- 鸡麻
- 蜂蜜树
- 风车儿
- 飞扬草
- 走马胎
- 过山消根
- 钩钱草
- 革叶茴芹
- 高山栲
- 牛筋
- 香木菌桂
- 鳜鱼胆
- 鲛鱼皮
- 蚱蝉
- 粉绿藤
- 繁缕
- 鸡蛋七
- 鬼箭锦鸡儿
- 鸡血李
- 蔗鸡
- 鲸蜡
- 醉马草
- 锅焦
- 骨螺
- 釜脐墨
- 鸡血莲
- 鸡嗉子叶
- 过江藤
- 震天雷
- 鹳骨
- 筋骨草
- 苎花
- 高山黄华
- 鬼臼叶
- 肥皂核
- 鲫鱼骨
- 重唇鱼
- 鸡腿蘑
- 鸡肝
- 钟乳石
- 龟版胶
- 风化硝
- 高山黄华根
- 粉团花
- 革质红菇
- 紫青藤
- 翻天红
- 鸽粪
- 蜇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