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头花
《中华本草》:象头花
拼音注音
Xiànɡ Tóu Huā
别名
母猪半夏、岩芋、独叶半夏、红半夏、山半夏、小独脚莲、红南星、大半夏、狗爪南星、岩半夏、野芋头、南星、野磨芋、三不跳
出处
本品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卷二十三毒草类,云:“象头花生云南。紫根长须,根旁生枝,一枝三叶,如半夏而大,厚而淡。一枝一花,花似南星,其包下垂,长尖几二寸余,宛如屈腕,又似象垂头伸鼻,其色紫黑,白筋凸起,条缕明匀。”以上所述及附图,据其形态及产地,与今天南星科象头花相符。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天南星科植物象头花的块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isaema franchetianum Engl.[A.purpureogaleatum Engl.]采收和储藏:夏季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原形态
象头花,多年生草本。块茎扁球形,直径l-6cm或更大,周围有多数直径l-2cm的小块茎,均肉红色。鳞叶2-3,被外形,膜质,最内的长13-20cm,淡褐色,带紫色斑润,包围叶柄及花序柄,上部分离。叶1,叶柄长20-50cm,肉红色。幼株叶片轮廓心状箭形,全缘,腰部稍狭缩,两侧基部近圆形;成年植株叶片绿色,背淡,近革质,3全裂,裂片无柄或近无柄,中裂片卵形,宽椭圆形或近倒卵形,基部短楔形至近截形,骤狭渐尖,长7-23cm,宽6-22cm,侧裂片偏斜,椭圆形,比中裂片小,基部楔形,均全缘;侧脉5-10对,集合脉距边缘3-6mm,有明显的网脉。花序柄短于叶柄,肉红色,花期直立,果期下弯180°。佛焰苞污紫色、深紫色,具白色或绿白色宽条纹,管部长4-6cm,圆筒形,粗1.2-2cm,喉部边缘反卷;檐部下弯成盔状,渐尖,有长5-6cm以上的线形尾尖,下垂;肉穗花序单性;雄花序紫色,长圆锥形,花疏,长1.5-4cm,粗2.5-6mm,雄花具粗短的柄,花药2-5,药室球形,顶孔开裂,附属器绿紫色,圆锥状,长3.5-6cm,由中部以下开始下弯,有时几弯成圆圈;雌花序圆柱形,长1.2-3.5cm,粗0.8-2cm,花密,子房绿紫色,顶部扁平,近五角形,下部棱状楔形,柱头明显凸起。浆果绿色,干时黄褐色,倒圆锥形,长1.2cm,粗5mm;种子l-2,倒卵形或卵形,淡褐色,骨质,表面泡沫状。花期5-7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60-3000m的林下、灌丛或草坡。资源分布:我国特有,分布于西南及广西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块茎扁平,主块茎上周边着生数个突出的小侧芽,略似爪,直径l-6cm,表面深棕色;质坚硬,角质。气微,味微辛、麻。
药理作用
象头花水浸液20g/kg给小鼠腹腔注射可因抽搐死亡,氯仿或甲醇部分也有毒性。
性味
味辛;性温;大毒
功能主治
散瘀解毒;消肿止痛。主食积胃痛;乳痈;瘰疬;无名肿毒;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适量,浸酒。外用:适量,捣敷。
注意
内服宜慎。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象头花
拼音注音
Xiànɡ Tóu Huā
别名
红南星、母猪半夏、大半夏、独叶半夏、小独脚莲
来源
天南星科天南星属植物紫盔天南星Arisaema francketianum Engl.,以块茎入药。夏季采挖,晒干。
性味
辛,温。有大毒。
功能主治
散瘀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胃痛,乳腺炎,疮疖肿毒,颈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3~5分,泡酒服。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榆皮涎
- 天仙子
- 山海螺
- 木瓜
- 异叶青兰
- 扁轴木
- 臭冷杉
- 白毛草
- 一品红
- 水葫芦七
- 金荞麦茎叶
- 黄荆子
- 紫云英子
- 马皮
- 远志木蓝
- 粘人花根
- 西伯利亚蓼
- 四照花
- 蟅虫
- 瓜子金
- 鸭胆子
- 羊角藤叶
- 双飞蝴蝶
- 称星蛇
- 圆叶乌桕
- 锯鲨卵
- 斑楮头红
- 玉簪
- 小果千金榆
- 象胆
- 乌骨麻
- 白花苋
- 山茴芹
- 卜芥
- 风毛菊
- 倒地铃
- 大叶藤
- 狮子七
- 红背叶
- 小鹭鸶兰
- 高粱泡
- 缩砂蜜
- 樟树叶
- 鬣羚角
- 马肠薯蓣
- 人头七
- 周裂秋海棠
- 四轮香
- 泽泻实
- 芝麻菜
- 岩豆藤根
- 巴茅根
- 狭头橐吾
- 小球藻
- 圆叶乌头
- 向日葵
- 小花鸢尾根
- 肖鸢尾根
- 豆腐泔水
- 野火球
- 青鱼枕
- 小花花椒
- 梓实
- 长叶柄野扇花
- 一口红
- 藏山药
- 老蜗生
- 雪山林
- 血沟丹
- 无患子叶
- 白花坚荚树
- 紫金牛
- 八楞麻
- 竹叶防风
- 山姜花
- 谷蓼
- 疬子草
- 马兰
- 桂花枝
- 芭蕉头
- 蘑菇
- 蓝布正
- 细叶马料梢
- 白叶瓜馥木
- 榛子
- 番红花
- 黑沙蒿根
- 岳桦
- 车前草
- 猪肤
- 石楠
- 刺芫荽
- 昆布
- 李核仁
- 小叶昏鸡头
- 侧子
- 香构
- 猫爪子
- 浆水
- 芒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