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辣蓼
《*辞典》:假辣蓼
拼音注音
Jiǎ Là Liǎo
别名
白辣蓼(《岭南大学校园植物名录》),大马蓼(《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出处
《陆川本草》
来源
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夏、秋采。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0~120厘米。茎直立。叶披针形、长圆形或长圆状椭圆形,先端渐尖,常微钝,基部楔形,下面具腺点,上面常有新月形斑点,绿色,主脉及叶缘具粗硬刺毛;叶柄较短,生粗硬刺毛;托鞘筒状,无毛,先端截形,具多数脉。圆锥花序由数个花穗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长达4~6厘米,近乎直立,具明显的长梗,侧生者较短,密被腺点;苞漏斗状,边缘斜形,并有稀疏缘毛,内具数花;花被淡绿色或粉红色,长约3毫米,通常4裂,裂片椭圆形;雄蕊6;花柱2,近基部分离,向外弯曲。瘦果圆卵形,扁平,微有棱,长2.5~3毫米,褐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之花枝内。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
喜生于近水处。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性味
《陆川本草》:"辛辣,性温。"
功能主治
《陆川本草》:"消肿止痛。治腹痛肿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3钱。外用:捣敷。
备注
本植物的果实(水红花子)亦供药用,另详专条。
本品在四川地区作蓼子草使用,参见"蓼子草"条。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夹蛇龟肉
- 花楸
- 山樱桃核
- 三楞草
- 红薯细辛
- 胡麻叶
- 花杜仲藤
- 荷花
- 三枝标
- 山油柑叶
- 山玉兰
- 虎尾轮根
- 山矾花
- 还筒子
- 九里香根
- 黄皮果核
- 假刺藤
- 黄缨菊
- 黄花蒿
- 黄茅
- 黄蓬花
- 黄藤
- 黑三棱
- 九节茶
- 井边草
- 三加
- 黄精
- 假蒟子
- 黄花仔
- 假鹰爪根
- 剪夏萝
- 黄荆子
- 堇叶山梅花
- 黄秋葵叶
- 三叶崖爬藤
- 假连翘叶
- 黄花獐牙菜
- 乳腐
- 黄筒花
- 假葡萄
- 假通草树皮
- 黄花地锦苗
- 黄花紫堇
- 人面子叶
- 润肺草
- 井底泥
- 黄皮根
- 黄羊油
- 假酸浆
- 黄花绿绒蒿
- 剑麻
- 劲直酢浆草
- 嘉兰
- 黄藤叶
- 四季素馨花
- 红螺塔
- 四方藤
- 圣罗勒
- 山丹花
- 胡麻仁
- 花椒
- 三枝叶
- 三角咪
- 山甜茶
- 虎皮楠
- 三出叶委陵菜
- 假木通
- 黄缅桂
- 三台红花
- 吉丁虫
- 黄龙须
- 绒毛诃子
- 九层风
- 三十六荡
- 黄羊角
- 三叶委陵菜
- 假黄麻
- 黄花岩松
- 剑叶玉簪
- 剑叶耳草
- 黄荆根
- 黄皮树皮
- 交让木
- 三分丹
- 假山皮条
- 假耧斗菜
- 黄芪
- 假连翘
- 黄花夹竹桃叶
- 黄花山柰
- 剑叶铁树叶
- 剪夏罗
- 黄花虱麻头
- 卷心菜
- 吉利子树
- 黄荆沥
- 撒发
- 九味一枝蒿
- 黄矾
- 黄竹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