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仔
《*辞典》:黄花仔
拼音注音
Huánɡ Huā Zǎi
别名
吸血草(《闽南民间草药》),索仔草(《实用中草药》)。
出处
《闽南民间草药》
来源
为锦葵科植物粘毛黄花稔或心叶黄花稔的叶或根。
原形态
①粘毛黄花稔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分枝,被粘毛,揉之有腐败气味,高0.3~1米。叶互生,阔卵状心形,长3厘米,先端渐尖,边缘有钝齿;上部的叶通常呈矩圆形至矩圆状卵形,两面均被粘质星状疏长毛;叶柄长1~4厘米;托叶刚毛状。花腋生,单生建成对,或数朵聚生于腋生的短小枝上,成一具叶的假总状花序;花柄纤弱,近中部有节;萼绿色,5裂,被疏长毛;花冠黄色,径约1厘米,上部分离,下部连合与雄蕊管合生;雄蕊多数;心皮5枚,长约2.5毫米,平滑,无网纹,亦无芒。花期冬季。
生于路旁。分布我国南部。
②心叶黄花稔
形态与上种相似,主要不同者,本种为亚灌木状草本,揉之无腐气,密被茸毛并混生扩展的长毛;叶卵形,基部心形,两面密被星状柔毛;心皮有皱纹,顶有2长芒,突出于萼外,有倒毛。
分布我国南部。
化学成分
心叶黄花稔全草含麻黄碱,种子中含量最多,比根、茎、叶高出4倍。
药理作用
心叶黄花稔种子的作用参见"麻黄"条。花、果有中度的杀灭昆虫的作用,而种子则无。
性味
《实用中草药》:"性平,味甘微辛。"
功能主治
《实用中草药》:"活血行气,清热解毒。治肝炎,痢疾,腰肌劳损,乏力,脓疡。"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根1~2两。外用:鲜叶捣敷。
复方
①治坐马痈:鲜吸血草叶适量,活蜗牛带壳六至七个。共捣烂敷患处,日换一、二次。(《闽南民间草药》)
②治脓肿不易出脓作痛:鲜吸血草叶适量,洗净,捣烂敷。如疮较大者,可加三黄末或叶下红和捣涂患处。(《闽南民间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四轮香
- 野茉莉
- 蚂蚁花根
- 砂仁
- 崖姜
- 贯众叶溪边蕨
- 护心草
- 仙人球
- 山矾花
- 长青草
- 山羊角
- 大毛桐子根
- 黄花稔
- 狗牙根
- 椿白皮
- 心不干
- 橙子皮
- 兔耳风
- 狼尾草
- 鹅绒藤
- 毛轴碎米蕨
- 大发表
- 广西莲座蕨
- 蕨
- 黑头草
- 鼠曲草
- 木香
- 赛繁缕
- 麦冬
- 米皮糠
- 毛木树皮
- 地灵根
- 金合欢
- 羖羊角
- 椋子木
- 金鸡纳
- 蟹爪
- 羽萼
- 蛏
- 高梁泡叶
- 芹花
- 头花猪屎豆
- 老虎须
- 蜜蜡
- 梨叶
- 土附
- 苜蓿
- 蚌
- 马勃
- 莼
- 梓木
- 古柯
- 慈乌
- 茉莉
- 莺
- 密毛桃叶珊瑚根
- 芦叶
- 兔骨
- 虎骨
- 山核桃皮
- 台湾千金藤
- 枳茹
- 蟹
- 梅
- 地胆
- 酪
- 葛藟根
- 省雀花
- 柑
- 虾
- 酒
- 牛筋果
- 银箔
- 竹鸡
- 驴毛
- 橘根
- 西瓜
- 蕨萁
- 楸叶
- 绿盐
- 泽泻
- 紫泡
- 坡参
- 花鱼
- 柞木
- 马刀
- 蔛草
- 橘白
- 草菇
- 乌桕
- 瞿麦
- 蕗蕨
- 接骨草
- 獭肝
- 芦花
- 酱
- 芋头
- 窃衣
- 锦鸡
- 葎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