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兰
《中华本草》:金兰
拼音注音
Jīn Lán
别名
桠雀兰、头蕊兰
英文名
Falcate Cephalanthera
出处
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兰科植物金兰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ephalanthera falcata (Thunb). Lindl.[Serapias falcata Thunb.;Epipactis falcata Thunb.;Cephalanthera japonica A.Gray]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金兰,陆生植物,高20-45cm。具多数细长的根。茎直立,基部具3-5枚膜质鞘。叶互生,4-9枚;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8-15cm,宽2-4.5cm,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抱茎。总状花序顶生,具花5-10朵;花苞片很小,短于子房;花黄色,不张开或稍张开;萼片菱状椭圆形,长13-15mm,顶端钝或急尖,具5脉;花瓣与萼片相似,但较短;唇瓣长8-9mm,分前后两部分,基部具囊;唇瓣前部近扁圆形,长约5mm,宽8-9mm,前部不裂或3裂,上面具5-7条纵褶片,近先端处密生乳突;唇瓣后部凹陷,内无褶片;侧裂片三角形,或多或少抱蕊柱;囊明显伸出侧萼片之外,先端钝;花粉块2,有裂隙,粒粉质;柱头较大,子房条形。蒴果。花期4-5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地林下阴湿处。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甘肃、江苏、浙江、安徽、湖北、湖南等地。
性味
甘;寒
归经
肝经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解毒。主咽喉肿痛;牙痛;毒蛇咬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加倍。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有清热,泻火的功能。用于喉痛、牙痛。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金兰
来源
兰科金兰Cephalanthera falcata (Thunb.) Blume,以全草入药。
生境分布
湖北、湖南、四川、华东。
功能主治
清热,泻火。主治喉痛,牙痛。
用法用量
鲜全草1两,水煎后加白糖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石蔓藤
- 金钗凤尾蕨
- 路边草
- 罗望子
- 黄樟
- 铁栏杆
- 三色堇
- 山狸子肉
- 金荞麦
- 马来蒲桃
- 莕菜
- 山桃树皮
- 杜鹃花果实
- 漆叶
- 马肝
- 光叶水苏
- 山葛薯
- 李核仁
- 石龙子
- 黄瓜皮
- 桂叶素馨
- 豇豆
- 枳椇根
- 细叶十大功劳
- 兰石草果
- 大蛇药
- 异株百里香
- 公鱼
- 白脂麻
- 杉木油
- 红瑞木
- 过岗龙
- 灵猫肉
- 兰花参
- 山荆子
- 草乌叶
- 沼生柳叶菜
- 珍珠伞
- 鸢油
- 荠苨
- 冷蕨
- 美丽鳞毛蕨
- 山樱桃
- 小花五味子根
- 野木鱼
- 云南红豆蔻果
- 毛稔
- 柳枝
- 麻油
- 陆英根
- 红果冬青根
- 树五加
- 墙草根
- 羊屎条根
- 黄鼬
- 罗锅底
- 柽柳花
- 黄花山柰
- 箭叶蓼
- 角蒿
- 偷筋草
- 蓼大青叶
- 绵马贯众
- 细叶卷柏
- 莨菪
- 盐蛇
- 苏木蓝
- 银灰旋花
- 黄疸树
- 八角枫叶
- 胡椒
- 杠香藤
- 山羊血
- 枸橘刺
- 羊胡髭草
- 獐髓
- 滇常山
- 鸮
- 蛇胆
- 女萎
- 红花寄生
- 小叶野决明
- 蚕茧草
- 二色补血草
- 红轮千里光
- 川鄂山茱萸
- 胆木
- 倒吊蜡烛
- 蝴蝶花
- 淡竹笋
- 金刚刺
- 刺南蛇藤
- 漆姑草
- 狗骨
- 酒
- 八哥
- 益智
- 海南三七
- 黄土
- 鼠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