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蕨鸡
《*辞典》:小蕨鸡
拼音注音
Xiǎo Jué Jī
别名
白粉蕨
出处
《贵州草药》
来源
为中国蕨科植物华北粉背蕨的根茎、叶。秋季采收。
原形态
多年生草本,高20~50厘米。根茎倾斜,顶端有红棕色披针形鳞片。叶簇生,草质,下面通常有灰白色粉粒;叶柄长10~20厘米,紫褐色,下部具淡褐色的鳞片;叶片矩圆状披针形,长20~30厘米。宽5~7厘米,3回羽状深裂;羽片三角状披针形,有短柄,顶端的彼此以狭翅和叶轴相连,其余从无翅的叶轴分开,基部1对略短;小羽片多少有狭翅相连;裂片圆钝头,全缘。孢子囊群边缘着生,连续不断。
生境分布
生于疏林下石缝中,或坡脚阴处。分布东北、内蒙古、河北、山东、山西、陕西、河南、甘肃、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润肺止咳,清热凉血。
复方
①治咳血:㈠小蕨鸡根茎一两。煎汤服。㈡小蕨鸡根茎、野棉花各三至四钱。煎水服。
②治刀伤:小蕨叶适量,研末撒患处。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蝤蛴
- 松打七
- 可爱花
- 西瓜子仁
- 白花菜
- 炉甘果
- 原羚角
- 肾精子
- 鸡毛菜
- 玄精石
- 碎骨红
- 乌苏里瓦韦
- 甜瓜蒂
- 大青草
- 大毛红花
- 木瓜
- 臭黄皮
- 沙红柳
- 榆树
- 柏树果
- 一口红
- 小叶罗汉松
- 榉树
- 桑霜
- 火秧竻
- 虾蟆肝
- 太阳针
- 山皂角
- 壮筋草
- 蚬壳
- 鹿角草
- 花被单
- 水莲沙
- 芸香草
- 虎石头
- 甘青铁线莲
- 竹林消
- 白刺
- 木槿子
- 芒萁
- 银老梅
- 翠蓝草
- 线叶金鸡菊
- 穿山甲
- 满山红
- 白头翁
- 海蝰
- 吉龙草
- 碎米柴
- 灰钉
- 良旺茶
- 菊苣
- 草木王
- 海蛇
- 半边菜
- 猫肉
- 旋花
- 荷包牡丹根
- 细叶刺针草
- 吐烟花
- 毛木通
- 野猪胆
- 狼肉
- 桑寄生
- 水苏根
- 苍条鱼鳖
- 沙斑鸡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狗骨
- 杏仁防风
- 毛菊苣
- 兔儿伞
- 白苋
- 青鳞鱼
- 雷五加叶
- 血当归
- 绵马贯众
- 山荆子
- 水茄冬果
- 虫豆
- 七角枫
- 石串莲
- 松花粉
- 水杨梅
- 白叶瓜馥木
- 黑皮根
- 水仙
- 五指毛桃
- 蝮蛇胆
- 鸡子
- 白牛胆根
- 鸨油
- 对叶榕
- 四大天王
- 锈钉子
- 青娘子
- 变叶胡椒
- 蛴螬
- 木本远志
- 粘山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