荞麦秸
《中华本草》:荞麦秸
拼音注音
Qiáo Mài Jiē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Fagopyrum esculentum Moench [F.sagot-tatum Gilib.;Polygoneum fagopyrum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40-100cm。茎直立,多分枝,光滑,淡绿色或红褐色,有时生稀疏的乳头状突起。叶互生,下部叶有长柄,上部叶近无柄;托叶鞘短筒状,顶端斜而平截,早落;叶片三角形或卵状三角形,先端渐尖,基部心形或戟形,全缘,两面无毛仅沿叶脉有毛。花序总状或圆锥状,顶生或腋生;花梗长;花淡红色或白色,密集;花被5深裂,裂片长圆形;雄蕊8,短子花被;花柱3,柱头头状。瘦果卵形,有三锐棱,长大于宽,顶端渐尖,黄褐色,光滑。花、果期7-10月。
生境分布
全国各地均有栽培。原产中亚。
形状
性状鉴别 茎枝长短不一,多分枝,绿褐色或黄褐色,节间有细条纹,节部略膨大;断面中空。叶多皱缩或破碎,完整叶展开后呈三角形成卵状三角形,长3-10cm,宽3.5-11 cm,先端狭渐尖,基部心形,叶耳三角状,具尖头,全缘,两面无毛,纸质;叶柄长短不一;有的可见托叶鞘筒状,先端截形或斜截形,褐色,膜质。气微,味淡略涩。
药理作用
芸香甙有维生素P样活性。从植物各部分提得的芸香甙制剂在体外有杀肠道圆虫的作用。根中并无蒽醌。整个植物特别是花,含红色莹光色素(与贯叶连翘素相似),动物食后,可产生对光敏感症(名荞麦病Fagopy-rism),即在缺乏色素之部位如耳、鼻、爪、尾等处发炎、肿胀;还可发生结合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动物兴奋不安甚至惊厥,有时有肠道、尿路之刺激症状。一般以羊、猪多见,马、牛较少见。对某些人亦可产生过敏的各种症状,如皮炎。荞麦对皮肤亦可产生某些刺激。
性味
酸;性寒
功能主治
下气消积;清热解毒;止血;降压。主噎食;消化不良;痢疾;白带;痈肿;烫伤;咯血;紫癜;高血压;糖尿病并发现网膜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外用:适量,烧灰淋汁熬膏涂;或研未调敷。
注意
1.《千金·食治》:荞麦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br]2.《食性本草》:叶多食则微泄。
各家论述
1.《食性本草》:叶作茹食,下气,利耳目。2.《医林纂要》:叶,滑肠下气。3.《中国药植图鉴》:茎、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病,可以预防脑出血,及因毛细血管脆弱所诱致的种种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又能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荞麦秸
拼音注音
Qiáo Mài Jiē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蓼科植物荞麦的茎叶。
化学成分
全草含芸香甙、槲皮素、咖啡酸。尚含对光敏感物质。
籽苗含荭草素、异荭草素、牡荆素、肥皂草素、芸香甙、槲皮素、矢车菊素、花白甙等黄酮类。
药理作用
芸香甙有维生素P样活性。从植物各部分提得的芸香甙制剂在体外有杀肠道圆虫的作用。根中并无蒽醌。整个植物特别是花,含红色莹光色素(与贯叶连翘素相似),动物食后,可产生对光敏感症(名荞麦病),即在缺乏色素之部位如耳、鼻、爪、尾等处发炎、肿胀;还可发生结合膜炎、咽炎、喉炎、支气管炎,动物兴奋不安甚至惊厥,有时有肠道、尿路之刺激症状。一般以羊、猪多见,马、牛较少见。对某些人亦可产生过敏的各种症状,如皮炎。荞麦对皮肤亦可产生某些刺激。
性味
《医林纂要》:"酸,寒。"
功能主治
治噎食,痈肿;并能止血,蚀恶肉。
①《食性本草》:"叶作茹食,下气,利耳目。"
②《医林纂要》:"叶,滑肠下气。"
③《中国药植图鉴》:"茎、叶应用于毛细血管脆弱性的高血压病,可以预防脑出血,及因毛细血管脆弱所诱致的种种出血症和非结核性所引起的肺出血;又能治疗糖尿病的视网膜炎。"
注意
①《千金·食治》:"荞麦叶,生食动刺风,令人身痒。"
②《食性本草》:"叶多食则微泄。"
复方
①治噎食:荞麦秸烧灰淋汁,入锅内,煎取白霜一钱,入蓬砂一钱,研末,每服半钱。(《海上方》)
②治深部痈肿:荞麦全草一两,打汁,用陈酒冲服,药渣外敷。(苏医《中草药手册》)
③烂痈疽,蚀恶肉,去靥痣:荞麦秸烧灰淋汁,取碱熬干,同石灰等分,密收(点患处)。(《纲目》)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秦岭冷杉
- 益智
- 野樱桃
- 变叶榕
- 野苦荬菜
- 白苏
- 野鸡脑
- 百药煎
- 布狗尾
- 白芷
- 太白丽参
- 太白韭
- 羽叶山蚂蝗
- 全缘凤尾蕨
- 枪刀菜根
- 野茶辣
- 羊肚菌
- 一年蓬
- 千脚虫
- 宽卵叶山蚂蝗
- 田高粱
- 兔肝
- 洋草果
- 菊花暗消
- 胭脂木
- 白云瓜花
- 白叶藤
- 球核荚蒾
- 云锦杜鹃
- 虫实
- 玉芙蓉
- 瘿花香茶菜
- 白绿叶
- 天王七果实
- 条叶猪屎豆
- 偷筋草
- 秦岭耧斗菜
- 玉米黑粉
- 白胶香
- 白花蛇舌草
- 白薇
- 白降丹
- 翼枝榆
- 云南野当归
- 羊角纽花
- 狗响铃
- 头花猪屎豆
- 白毛夏枯草
- 银紫丹参
- 上石田螺
- 桃茎白皮
- 白鸡屎藤
- 白脚威灵
- 天脚板果
- 变叶美登木
- 天脚板根
- 小构树叶
- 土色牛肝菌
- 台湾三颗针
- 乔木刺桐
- 白花龙胆
- 光叶巴豆
- 家独行菜
- 阿尔泰瑞香
- 七角白蔹
- 百两金叶
- 唐古特报春
- 硬骨凌霄
- 两面针
- 白粉蕨
- 红蒂蛇
- 白毛草
- 百尾笋
- 扁樱桃
- 天脚板
- 蔷薇枝
- 桃金娘
- 甜远志
- 中国繁缕
- 雁来红
- 防风花
- 云南紫珠
- 大金银花
- 千叶独活
- 皂荚根皮
- 君迁子
- 天蓝苜蓿
- 血见愁
- 野槟榔
- 塘虱鱼
- 羊山刺
- 一品红
- 一把香
- 土大香
- 白花鹅掌柴
- 爆仗竹
- 裕民贝母
- 蜣螂
- 天南星
- 扁蒲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