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茎
《中华本草》:芡实茎
拼音注音
Qiàn Shí Jīnɡ
别名
鸡头菜
英文名
Stem of Gordon Euryal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睡莲科植物芡Euryale ferox Salisb.的花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ryale ferox Salisb.
原形态
芡 一年生大型水生草本。全株具尖刺。根茎粗壮而短,具白色须根及不明显的茎。初生叶沉水,箭形或椭圆肾形,长4-10cm,两面无刺;叶辆无刺;后生叶浮于水面,革质,椭圆肾形至国形,直径10-130cm,上面深绿色,多皱褶,下面深紫色,有短柔毛,叶脉凸起,边缘向上折。叶柄及花梗粗壮,长可达25cm。花单生,昼开夜合,长约5cm;萼片4,披针形,长l-1.5cm,内面紫色;花瓣多数,长圆状披针形,长1.5-2cm,紫红色,成数轮排列;雄蕊多数;子房下位,心皮8个,柱头红色,成凹入的圆盘状,扁平。浆果球形,直径3-5cm,海绵质,暗紫红色。种子球形,直径约10mm,黑色。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池塘、湖沼及水田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及西南等地。
性味
甘;咸;平
归经
心;脾;胃经
功能主治
清虚热;生津液。主虚热烦渴;口干咽燥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各家论述
《本草纲目》: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芡实茎
拼音注音
Qiàn Shí Jīnɡ
别名
花耿(《本草图经》),鸡头菜(《纲目》)。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睡莲科植物芡的花茎。
性味
《纲目》:"咸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纲目》:"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2两;或煮食。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茄叶一枝蒿
- 千打锤
- 屈头鸡根
- 七里明
- 石首鱼鲞
- 祁州一枝蒿
- 全缘榕
- 乔木刺桐
- 千叶独活
- 荠苎
- 梵天花根
- 柃木
- 秃叶红豆树
- 尖苞柊叶根
- 白背小报春
- 两指剑
- 尖连蕊茶根
- 白花龙胆
- 长叶珊瑚果
- 柠条籽
- 紫金标
- 獾油
- 木姜子
- 橘核
- 长松
- 铁骨银参
- 苦蘵
- 贯叶连翘
- 蜀羊泉
- 竹叶心
- 蔗鸡
- 朱砂七
- 金樱叶
- 杏仁
- 鸡眼草
- 大头茶果
- 排钱草根
- 长梗千里光
- 牛奶浆草
- 牛蒡根
- 榕树皮
- 红靛
- 倒提壶
- 通经草
- 茱苓草
- 阳桃
- 红根草
- 大皮消
- 青鱼
- 山大黄(华北大黄)
- 朱唇
- 乳花
- 乌桕木根皮
- 藜芦
- (鱼彭)鱼鳃
- 白鹤灵芝
- 细齿叶柃
- 车前草
- 寒莓叶
- 树五加
- 昂天莲
- 脓见愁
- 藤本夜关门
- 野樱花
- 黑心姜
- 小倒钩藤
- 人参须
- 总序绿绒蒿
- 降香
- 碎骨红
- 苦楝花
- 乌奴龙胆
- 火把花
- 骆驼蹄瓣
- 寒莓根
- 石决明
- 灰藋
- 两广瘤足蕨
- 菥蓂
- 野芝麻花
- 绢毛菊
- 吉笼草
- 鲤鱼
- 人指甲
- 苦地胆根
- 苜蓿根
- 菊花参
- 毛赤车
- 栘依
- 穿鱼藤
- 假鹊肾树
- 大避债蛾
- 翼核果
- 掌叶榕
- 窄叶鼠李
- 黄葵
- 大白顶草
- 马银花
- 蔓荆子叶
- 西藏水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