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鱼藤
《中华本草》:穿鱼藤
拼音注音
Chuān Yú Ténɡ
别名
乌金草、水杨柳、茶头接筋叶、疏脉山茱萸、大穿鱼草、火烫药、酸皮条
英文名
Root of Littleleaf Dogwood
出处
出自《红河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Swida paucineruis (Hance) Sojak [Cor- nus paucineruis Hance]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洗净鲜用或切段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2-4m。树皮灰黑色,光滑;小枝有四棱,通常赤褐色。叶对生;叶柄长5-15cm;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倒卵形,长4-7cm,宽1-2.5cm;侧脉3对,稀2或4对,两面均有贴伏的毛。聚伞花序伞房伏,顶生,被短柔毛,长4-6cm;花小,白色,直径9-10mm;萼齿披针状三角形,长于花盘;花瓣披针形,长约6mm;雄蕊4,长约5mm,花丝下部稍粗壮;子房近球形,密被灰白色紧贴的短柔毛,花柱棍棒形。核果球形,黑色,直径约5mm。花期6-7月,果期10-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500m以下的河岸边或溪边灌丛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陕西、甘肃、灌输、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味苦;辛;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表;解毒疗疮。主感冒头痛;风湿热痹;腹泻;跌打骨折;外伤出血;热毒疮肿;烧烫伤。
用法用量
内服,6-15g;或浸酒。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研末撒;或剪炎洗。
复方
①治腹泻:穿鱼藤五钱,研末,炖鸡蛋服。②治腰痛,风湿麻木:穿鱼藤干根一两,黑骨头五钱,泡酒五两,每服十毫升,日服二次。③治骨折:鲜穿鱼藤、大接骨丹叶各适量,捣敷。④治外伤出血: 穿鱼藤叶,研末外撒。⑤治黄水疮:穿鱼藤叶,研末外撒;或用鲜穿鱼藤,煎水外洗。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穿鱼藤
拼音注音
Chuān Yú Ténɡ
别名
大穿鱼草、水杨柳、疏脉山茱萸
出处
《红河中草药》
来源
为山茱萸科植物小梾木的全株。全年可采,洗净,晒干或鲜用。
原形态
落叶灌木。茎直立,高约3米,幼枝四棱,红褐色,密生平贴细毛。单叶对生;叶片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状卵形,长4~7厘米,宽1~2.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侧脉2~4对上升达先端,两面被子贴毛,叶柄长5~8毫米。聚伞花序伞房状,顶生,被短柔毛;小花白色;萼齿披针状三角形;花瓣4,披针形;雄蕊4;子房近球形,密被灰白色紧贴的短柔毛。核果卵形,黑色。
生境分布
生于半山坡、溪边、林阴处。分布陕西、甘肃、湖北至西南、华南等地。
性味
苦涩,凉。
功能主治
散瘀止痛,止血,接骨。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炖鸡蛋或浸酒。外用:捣敷、研末撒或煎水洗。
复方
①治腹泻:穿鱼藤五钱,研末,炖鸡蛋服。
②治腰痛,风湿麻木:穿鱼藤干根一两,黑骨头五钱,泡酒五两,每服十毫升,日服二次。
③治骨折:鲜穿鱼藤、大接骨丹叶各适量,捣敷。
④治外伤出血:穿鱼藤叶,研末外擞。
⑤治黄水疮:穿鱼藤叶,研末外撒;或用鲜穿鱼藤,煎水外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重唇鱼
- 醉针茅根
- 野京豆
- 穿肠草
- 锥螺壳
- 香青兰
- 水皂角
- 榛子
- 六轴子
- 椰子壳
- 金钟花
- 秤砣梨
- 臭李子
- 穿山龙
- 穿心莲
- 子楝树根
- 油茶油
- 藏青果
- 翠云草
- 穿山甲
- 翅果藤
- 酢浆草
- 秤杆草
- 羊髓
- 苍白秤钩风
- 走马胎叶
- 自消容
- 异叶青兰
- 鸡爪槭
- 倒提壶
- 紫鸭跖草
- 粗叶悬钩子
- 蓝天草
- 野兔骨
- 山黄皮
- 糙叶千里光
- 楤木根
- 落葵
- 貒骨
- 走马风
- 石血
- 中华石楠
- 古山龙
- 定心散
- 粗糙凤尾蕨
- 小白绵参
- 粗黄草
- 臭牡丹根
- 大叶树萝卜
- 臭节草
- 野茄树
- 水葫芦七
- 梓实
- 南方六道木
- 柞蚕蛹
- 柠檬皮
- 新木姜子
- 浙雁皮
- 吊岩风
- 野猪肉
- 芜荑酱
- 黄颡鱼
- 茅膏菜
- 蟋蟀
- 豹皮菇
- 小茜草
- 长青草
- 侧耳
- 阳桃
- 刺茶美登木
- 草红藤
- 黎罗根
- 血水草
- 云南铁丝莲
- 地不容
- 山茴芹
- 刀豆根
- 樟木
- 野罂粟
- 和筋草
- 山胡椒
- 镰形棘豆
- 猫须草
- 银丝杜仲
- 狗肝菜
- 木菠萝
- 竻慈姑
- 栓皮栎
- 淫羊藿根
- 枫香脂
- 金精石
- 姜叶三七
- 刺柏
- 草本三角枫
- 金瓜草
- 猪肤
- 岳桦
- 羊蹄实
- 刺芫荽
- 棣棠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