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爪金龙
《中华本草》:五爪金龙
拼音注音
Wǔ Zhǎo Jīn Lónɡ
别名
五爪藤、五爪龙、灯笼草、小红藤、雪时高、小五爪金龙、五虚下西山、红葡萄、乌蔹莓、月乌鸡
英文名
Root or all-grass of Cairo Morningglory
出处
出自《云南中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根或全株。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etrastigma hypoglaucum Planch.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除去泥土,洗净,切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狭叶崖爬藤,攀援草质藤本。茎藤褐色,粗糙,嫩茎绿色,具纵纹,无乞求;卷须与叶对生,上部分枝。鸟趾状复叶互生;总叶柄长3-4.5cm,无毛;小叶5,背面有白偻,薄革质,中间小叶最大,披针形,长6-10cm,宽1.3-2.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刺状小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绿带紫红色,侧脉7-10对,两面均凸出,侧生两对小叶渐变小,由椭圆形至斜卵形,两侧常不对称;中间小叶柄较两侧小叶柄长。花单性,雌雄异株,伞房状聚伞花序腋生与叶对生,花序梗长3-4mm;花萼小,盘状,不分裂;花瓣4,淡绿色,三角状卵形,先端有短角;雄花胡雄蕊4,生于花盘外侧,与花瓣对生;雌花花盘盘状,子房卵形,无花柱,柱头4裂,有4个退化在雄蕊。浆果球形,直径约8mm,紫红色至紫黑色。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2600m的山谷林中阴湿处,常攀援于树上或崖壁上。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湖北、湖南、广西、西藏等地。
性味
味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接骨续筋;散瘀消肿。主风湿痹痛;跌打损伤骨折筋伤;水火烫伤;无名肿毒;皮肤湿烂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烂;或研末调敷。
各家论述
1.《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肿痛,闭经。2.《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活血,壮筋骨,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火烫伤,皮肤糜烂。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五爪金龙
拼音注音
Wǔ Zhǎo Jīn Lónɡ
别名
五爪龙、小五爪金龙
来源
为葡萄科岩爬藤属植物狭叶岩爬藤Tetrastigma hypoglaucum Planch.,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晒干或鲜用。
注:同属植物滇岩爬藤(石葡萄)Tetrastigma yunnanense Gagnep.亦名五爪金龙,功能主治与上种相似。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藤本,长3~6米。根向下肥大,肉质,白色或肉红色。茎褐色,粗糙,嫩枝绿色,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上部分枝。鸟足状复叶互生。春季开淡绿色小花,伞房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浆果球形,紫红色或紫黑色。
性味
苦、涩,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活血止痛。用于风湿骨痛,跌打损伤;外用治骨折,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研粉调敷或撒患处。
注意
孕妇忌服。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辞典》:五爪金龙
拼音注音
Wǔ Zhǎo Jīn Lónɡ
别名
灯笼草、小红藤、雪里高、小五爪金龙、五爪龙(《云南中草药》),红葡萄、乌蔹莓(《云南中草药选》)。
出处
《云南中草药》
来源
为葡萄科植物狭叶崖爬藤的全株或根。全年可采。
原形态
多年生攀援藤本。茎藤褐色,粗糙,嫩茎绿色,无毛,有细条纹;卷须与叶对生,上部分枝。鸟足状复叶互生;柄长3~3.5厘米;小叶5枚,中央小叶最大,两侧两对小叶渐变小,小叶披针形或狭卵形,先端渐尖,边缘有刺状小锯齿,中间小叶有7~10对侧脉。伞房状聚伞花序与叶对生或腋生;花小,淡绿色;花瓣4,三角状卵形,外面顶端有短角;雄蕊4,柱头4裂。浆果多汁,如豌豆大,紫红色至紫黑色。
生境分布
生于山坡沟边或灌木丛中。分布云南、四川等地。
性味
《云南中草药》:"苦涩,平。"
功能主治
①《云南中草药》:"接骨生肌,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治骨折,跌打损伤,风湿肿痛,闭经。"
②《云南中草药选》:"凉血活血,壮筋骨,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无名肿毒,火烫伤,皮肤糜烂。"
用法用量
内服:浸酒,2~3两。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注意
《云南中草药》:"孕妇忌服。"
复方
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五爪金龙根或全株二至三两。泡酒一斤,浸七日后即可内服,每次服10毫升,一日二至三次。(《云南中草药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甘蕉根
- 树花
- 青藤
- 无爷藤
- 大树甘草
- 山萝卜
- 榔榆茎
- 灯油藤子
- 毛蕨根
- 鳕鱼鳔
- 牛耳枫根
- 蒲圻贝母
- 白车轴草
- 小毛香
- 野牡丹根
- 一碗水
- 狸肉
- 诃子叶
- 巴豆叶
- 亮叶桦根
- 杜香
- 鹿角草
- 白毛草
- 美丽胡枝子根
- 云南野当归
- 豆蔻
- 草玉梅
- 鼻烟
- 仙鹤草根芽
- 菟葵
- 西藏点地梅
- 蜀葵苗
- 婆罗门皂荚
- 牛白藤根
- 胃寒草
- 细叶马料梢
- 豪猪肉
- 甲鱼头
- 大头橐吾
- 猴闼子
- 貒骨
- 星色草
- 蜻蜓
- 三角风
- 羊耳蒜
- 玛瑙
- 九牛薯
- 水曲柳
- 麝香草
- 鬼箭锦鸡儿
- 大管
- 蛤蚧
- 相思子根
- 苡芭菊
- 黄果茄
- 芦竹根
- 奴柘刺
- 仙鹤草
- 小万年草
- 麻鱼骨
- 红楠
- 鲫鱼脑
- 胡葱
- 柏子仁
- 茴香虫
- 糖芥
- 水牛角浓缩粉
- 沼泽念珠藻
- 大枣
- 白绒草
- 大蛇药
- 杉木油
- 杏香兔耳风
- 牛胆参
- 滇南杭子梢
- 椋子木
- 莺
- 八角茴香
- 省沽油根
- 灰凤梨
- 爆仗竹
- 红紫苏
- 金鸡纳
- 阳雀花根
- 毛花洋地黄
- 肉豆蔻衣
- 小红柳根
- 吉龙草
- 兜兰
- 九头草
- 条叶垂头菊
- 盾叶薯蓣
- 原羚角
- 野菰
- 小广藤
- 绿绒蒿
- 黄蜀葵
- 红半边莲
- 生姜
- 烟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