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子
《中华本草》:茶子
拼音注音
Chá Zǐ
别名
茶实。
英文名
Tea frui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山茶科植物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的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Thea sinensis L.]采收和储藏:秋果成熟时采收。
原形态
茶 常绿灌木,高1-3m;嫩枝、嫩叶具细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1.8-4.5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mm,向下弯曲;萼片5-6,圆形,被微毛,边缘膜质,具睫毛,宿存;花瓣5-8,宽倒卵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绒毛,3室,花柱1,顶端3裂。蒴果近球形或扁形,果皮革质,较薄。种通常1颗或2-3颗,近球形或微有棱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
生境分布
原产我国南部,现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各地广为栽培。
形状
性状鉴别 果实扁球形,具3钝棱,筠端凹陷,直径2-5mm,黑褐色,表面被灰棕色毛茸,果皮坚硬,不易压碎。萼片宿存,5片,广卵形,长2-5mm,上表面灰棕色,具毛茸,下表面棕褐色,质厚,木质化。果柄圆柱形,上端稍粗,微弯曲,其下方有一突起的环节,棕褐色。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
茶子所含的茶皂甙(theasaponin),是复杂的混合物,系由茶皂醇(theasapogenol)A、B、C、D、E和山茶皂甙元(camelliagenin)D与醋酸(acetic acid),当归酸(angelic acid),巴豆酸(tiglic acid)结合成酯,再与阿拉伯糖(arabinose),木糖(xylose),半乳糖(galact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 acid)组成的皂甙。还含哌啶-2-酸(pipecolic acid),咖啡酸(caffeic acid),香草醛(vanillin),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香草酸(vanillic acid),松柏醛(coniferaldehyde)。又含种子油,其中主要脂肪酸成分为棕榈酸(palmitic acid),硬脂酸(stearic acid),油酸(oleic acid),亚油酸(linoleic acid),还有月桂酸(lauric acid),肉豆蔻酸(茶 常绿灌木,高1-3m;嫩枝、嫩叶具细柔毛。单叶互生;叶柄长3-7mm;叶片薄革质,椭圆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5-12cm,宽1.8-4.5cm,先端短尖或钝尖,基部楔形,边缘有锯齿,下面无毛或微有毛,侧脉约8对,明显。花两性,白色,芳香,通常单生或2朵生于叶腋;花梗长6-10mm,向下弯曲;萼片5-6,圆形,被微毛,边缘膜质,具睫毛,宿存;花瓣5-8,宽倒卵形;雄蕊多数,外轮花丝合生成短管;子房上位,被绒毛,3室,花柱1,顶端3裂。蒴果近球形或扁形,果皮革质,较薄。种通常1颗或2-3颗,近球形或微有棱色。花期10-11月,果期次年10-11月。(myristic acid),顺二十碳-9-烯酸(gadoleic acid),芥酸(erucic acid),十五烷酸(pentadecanoic acid),十七烷酸(heptadecanoic acid);非皂化部分有菜油甾醇(campesterol),菜子甾醇(brassicasterol),豆甾醇(stigmaster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菠菜甾醇(stigmasterol),波菜甾酮(spinasterone),燕麦甾醇(avenasterol),24-甲基胆甾-7-烯醇(24-methyllathosterol),22,23-二氧菠菜甾醇(22,23-dihydrospinasterol),22,23-二氧菠菜甾酮(22,23-dihydrospinasterone)。
性味
苦;寒;有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降火消痰平喘。主痰热喘嗽;头脑鸣响
用法用量
内服:0.5-1.5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吹鼻。
复方
①治喘急塞迫欲死者:茶实(生熟者佳)、百含根、矾石各等分。上三味研匀为丸,梧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续名家方选》茶实丸)②治喘嗽韵黔,不拘大人小儿:糯米沿少许潜茶子,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顷涎出如线。(《经验良方》)③治头脑鸣响,状如虫蛀:茶子为末,吹入鼻内,取效。(《医方摘要》)
各家论述
《纲目》: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茶子
拼音注音
Chá Zǐ
别名
茶实(《续名家方选》)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山茶科植物茶的果实。
化学成分
种子含皂甙,水解得茶皂醇、茶皂醇B、茶皂醇C、茶皂醇D、茶皂醇E、山茶皂甙元B、山茶皂甙元D、小量黄酮类化合物。子苗含茶氨酸。
性味
《纲目》:"苦,寒,有毒。"
功能主治
《纲目》:"治喘急咳嗽,去痰垢。"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作丸。外用:研末吹鼻。
复方
①治喘急塞迫欲死者:茶实(生熟者佳)、百合根、矾石各等分。上三味研匀为丸,梧子大。每服一钱,空心白汤下。(《续名家方选》茶实丸)
②治喘嗽勾哈,不拘大人小儿:糯米泔少许磨茶子,滴入鼻中,令吸入口服之,口咬竹筒,少顷涎出如线。(《经验良方》)
③治头脑鸣响,状如虫蛀:茶子为末,吹入鼻内,取效。(《医方摘要》)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山皂角
- 慈姑叶
- 玄明粉
- 百部还魂
- 蟾头
- 川乌头
- 小山豆根
- 翠鸟
- 催产草
- 红楤木
- 芒
- 慈姑
- 澄茄子
- 绵阳岩白菜
- 苏铁叶
- 朝天罐
- 蚕豆壳
- 向日葵花
- 巴茅根
- 白鸭肉
- 鹿角胶
- 节节茶
- 野猪头骨
- 白蔹子
- 稗米
- 橙叶
- 篑草
- 鳞片水麻
- 人血七
- 蛇根草
- 大驳骨丹
- 乳白香青
- 石蕊
- 曾青
- 野鸦椿
- 牛蹄甲
- 喜鹊肉
- 三果木皮
- 柳花
- 壶卢秧
- 狗尾巴参
- 船形乌头
- 夏腊梅
- 响铃豆
- 东方狗脊
- 黄皮果
- 白残花
- 小垂头菊
- 下草
- 蟾皮
- 糙叶水苎麻
- 消毒药
- 小一支箭
- 岩乌头
- 黑蒿
- 常春藤子
- 仙环小皮伞
- 撑篙竹
- 玉簪
- 海参
- 向日葵子
- 望江南
- 叉歧繁缕
- 白蜡树叶
- 赤地榆
- 管仲
- 小芸木
- 乌蛇卵
- 穿根藤
- 山吴萸果
- 蒟蒻薯叶
- 驴打滚草
- 喜树
- 多齿蹄盖蕨
- 粗梗黄堇
- 韭菜莲
- 黄瓜仁草
- 兴木蒂那布
- 菱
- 小棕包
- 凉山虫草
- 小乌泡根
- 小地松
- 梨枝
- 蚕蜕
- 五味藤
- 穿破石
- 寒莓叶
- 花叶矮沱沱
- 草本三角枫
- 红茄苳
- 单花山竹子
- 川莓
- 东风菜
- 昆明鸡血藤根
- 黑水鸡
- 韭菜
- 山檨叶泡花树
- 盐蛇
- 小凤尾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