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蕊寄生
《中华本草》:五蕊寄生
拼音注音
Wǔ Ruǐ Jì Shēnɡ
别名
茶树寄生、木波罗寄生、乌榄树寄生、黑榄树寄生、木威子寄生、马檬寄生、(木莽)果寄生、麻檬寄生、杧树寄生、忙果木寄生
出处
始载于《广西药用植物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桑寄生科植物五蕊寄生的带叶茎枝。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Dendrophthoe pentandra(L.)Miq.[Loranthus pentandr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间采收,扎成束,晾干。
原形态
灌木,高达2m。芽密被灰色短星状毛,成长技和叶均无毛;小枝灰色,具散生皮孔。叶互生或在短枝上近对生,革质;叶柄长0.5-2cm;叶形多样,自披针形至近圆形,通常为椭圆形,长5-13cm,宽2.5-8.5m,先端急尖或圆钝,基部楔形或圆钝,稍下延,侧脉2-4对,两面均明显。总状花序.L-3个胶生或簇生于小枝已落叶腋部,具花3-10朵,初密被灰色或白色星状毛,后渐稀疏,花序轴长0.7-2cm;花梗长约2cm;苞片阔三角形,长1-1.5mm;花初呈青白色,后变红黄色;花托卵球形或坛状.长2-2. 5mm;副萼环状或杯状,长0. 5- 1.5mm,具不规则5钝齿;花冠长1.5-2cm,下半部稍膨胀,5深裂,裂片披针形,长约1.2cm,反折;花丝长3-4mm,花药长3-5mm;花盘环状;花柱线状,柱头头状。浆果卵球形,长8-10mm,直径5-6mm,顶部较狭,红色,果皮被疏毛或平滑。花、果期12月至翌年6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0-700(-1600)m的平原或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寄生于乌榄、白榄、木油桐、杧果、黄皮、木棉、榕树等多种植物上。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性味
苦;甘;性平
归经
肝;肾;脾经
功能主治
祛风湿;补肝肾;止泻痢。主风湿痹痛;腰痛;脚膝酸软;腹泻;痢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场,15-30g。外用:适量,煎水洗。
各家论述
《广西药用植物名录》:全株:主治痢疾、腰痛、虚劳。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娃娃鱼
- 屈头鸡根
- 丽江独活
- 吊灯花叶
- 类梧桐
- 腊梅
- 白扁豆
- 雷公橘
- 虎尾兰根
- 老蜗生
- 石楠
- 淡豆豉
- 西瓜
- 柽柳花
- 黄蘑菇
- 篱栏子
- 大叶熊巴掌
- 栾华
- 地瓜果
- 十大功劳叶
- 锯齿草
- 六月青
- 乌当归
- 山小橘
- 黑龙丝
- 兰草
- 牛筋刺寄生
- 假蒟根
- 蓝猪耳
- 水底龙
- 栗子
- 灵香蒿
- 聚叶虎耳草
- 莲须
- 两色鳞毛蕨
- 百两金
- 散尾葵
- 川防风
- 六方藤
- 栓皮栎
- 山羊参
- 革叶茴芹
- 亮叶桦根
- 假鹰爪根
- 广香藤
- 条叶垂头菊
- 大红袍
- 蜘蛛抱蛋
- 大九节铃
- 开口箭
- 密陀僧
- 蜥蜴
- 五灵脂
- 川梨
- 地白草
- 硬骨藤
- 石菖蒲花
- 秃疮花
- 朝天子
- 大母猪藤
- 绿笋片
- 孔公孽
- 沙七
- 蒟酱
- 白及
- 野黄麻
- 亮光菜
- 鸡嗉子花
- 山海螺
- 芨芨草
- 九翅豆蔻
- 青葙花
- 石菖蒲
- 小婆婆纳
- 锦香草叶
- 杨梅根
- 牛嗓管树
- 潮风草
- 椬梧
- 鸭公藤
- 山百部
- 香鼬
- 矮叶书带蕨
- 牛藤果
- 笔仔草
- 橘红
- 柳絮
- 破牛膝
- 鸡眼草
- 天山花楸
- 猪殃殃
- 春花木
- 柞蚕蛹
- 毒箭羊角拗
- 大千生
- 过岗龙
- 响叶杨
- 穿破石
- 白龙穿彩
- 海金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