翅卫矛
《中华本草》:翅卫矛
拼音注音
Chì Wèi Máo
别名
栓翅卫矛、鬼箭羽、八肋木。
英文名
bark of Corkywing Euonymus
出处
出自《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卫矛科植物栓翅卫矛的枝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uonymus phellomana Loes.采收和储藏:7-8月采枝,刮取外皮,洗净,切段,晒干。
原形态
栓翅卫矛 落叶灌木,植株高约4m。枝近四棱,有2-4个长条状软木质翅。单叶对生;叶柄长1-1.5cm;叶片长椭圆形、长圆形或椭圆状披针形,长6-11cm,宽2-4cm,先端渐洒,。边缘具细锯齿,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聚伞花序一至二回分歧。总花梗长1-1.5cn,有花7-15朵,淡绿色,直径约8mm,4数;花丝长。蒴果近倒心形或卵圆形,粉红色,直径约1cm;花柱宿存。种子有红色假种皮。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300-2700m的山梁、山坡、山谷林缘或路旁。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宁夏、甘肃、河南、湖北、四川。
性味
苦;寒
归经
肝;肺经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散瘀止痛。主有经不调;产后瘀阴腹痛;跌打损伤;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0g;或浸酒;或入丸、散。
注意
孕妇禁服。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小腹痛:翅卫矛配五灵脂、当归。水煎服。②治骨折及风湿疼痛:翅卫矛配钮子七、铁线莲、卷柏、华蕨槲、秦艽、铁棒七。泡酒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翅卫矛
拼音注音
Chì Wèi Máo
别名
约哦(藏名)
出处
《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来源
为卫矛科植物栓翅卫矛的枝皮。7~8月采,晒干。
原形态
落叶灌木,高约4米。枝近四棱,硬直,有2~4个软木质翅,灰褐色;冬芽小。叶对生,矩圆形至矩圆披针形,长6~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有细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7~15毫米。花紫色,成聚伞花序;花梗长5毫米;总梗长1~2.5厘米。蒴果4裂,卵圆形,红色,长约7毫米,花柱宿存,长约0.2厘米,呈短尖头。
生境分布
生于林缘及河岸灌丛中。分布河南、陕西、甘肃、四川等地。
性味
性寒,味苦。
归经
入肝、肺二经。
功能主治
破血落胎,调经续断。治产后腹痛,崩中下血,风湿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3钱;或浸酒。
复方
①治月经不调小腹痛:翅卫矛配五灵脂、当归。水煎服。
②治骨折及风湿疼痛:翅卫矛配钮子七、铁线莲、卷柏、华蕨槲、秦艽、铁棒七。泡酒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九爪龙
- 天文草
- 随手香
- 西南文殊兰
- 刺子莞
- 木瓜枝
- 龙牙楤木叶
- 粗毛鳞盖蕨
- 柔毛水杨梅
- 滴滴花
- 乳源木莲果
- 紫荆木
- 睡菜
- 裸茎千里光
- 冰糖
- 老虎泡
- 八角莲
- 南岭黄檀
- 萍蓬草根
- 长果荜茇
- 水团花根
- 野漆树根
- 柳白皮
- 豆列当
- 粽巴叶
- 金缕梅
- 腊梅
- 醋林子
- 獐耳细辛
- 毛葡萄
- 血人参
- 猴楠
- 雄鸡口涎
- 龙珠子
- 馒头蟹
- 卵叶寄生
- 辟汗草
- 大树甘草
- 天生草
- 长圆叶艾纳香
- 蓖麻根
- 冲天果
- 大香附子
- 麻鱼骨
- 阔叶赤车使者
- 金钱橘饼
- 酸浆
- 扁豆衣
- 穿山龙
- 印度菩提树皮
- 中华短肠蕨
- 浙贝母
- 牛蒡子
- 山兵豆
- 酸模叶橐吾
- 鲐鱼
- 假蒟叶
- 油桐根
- 石头菜
- 铁牛钻石
- 龙眼肉
- 雪里见
- 紫硇砂
- 赛金刚
- 蒿枝七
- 禹粮土
- 朝鲜当归
- 野苦荬菜
- 矮脚罗伞
- 斑瓣虎耳草
- 绒毛诃子
- 野灯草
- 蚕沙
- 琉璃枝
- 扁豆藤
- 广防风
- 野蘑菇
- 省沽油
- 紫萁
- 鳍蓟
- 鼠李皮
- 豚卵
- 鸡冠菜
- 人面子
- 砂仁壳
- 豆豉姜
- 红鸡踢香根
- 火赤链蛇
- 橘核
- 酸枣仁
- 赤小豆叶
- 十大功劳根
- 甘遂
- 球兰
- 走马胎叶
- 揉白叶
- 宽叶鼠曲草
- 澄茄子
- 刺苞南蛇藤果
- 糖茶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