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芥菜卤汁
《中华本草》:陈芥菜卤汁
拼音注音
Chén Jiè Cài Lǔ Zhī
别名
腌芥卤。
英文名
Pickled mustard juice for a long time, old pickled mustard juice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陈芥菜卤作法,以芥卤贮瓮中、埋行人处,三、五年取用。
来源
药材基源:为十字花科植物芥菜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腌芥菜的陈年卤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Brassica juncea (L.)Czern. Et Coss.
原形态
芥菜 一年生草本,高50-150cm。无毛,有时具刺毛,常带粉霜。茎有分枝。基生叶叶柄有小裂片;叶片宽卵形至倒卵形,长15-35cm,宽5-17cm,先端圆钝,不分裂或大头羽裂,边缘有缺刻或齿牙;下部叶较小,边缘有缺刻,有时具圆钝锯齿,不抱茎;上部叶窄被针形至条形,具不明显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花后延长;花淡黄色;花瓣4,鲜黄色,宽椭圆形或宽楔形,长达1.l-1.4cm,先端平截,全缘,基部具爪;雄蕊6,4长2短,长雄蕊长8mm,短雄蕊长6mm;雌蕊1,子房圆柱形,长约lmm,花柱细,柱头头状。长均果条形,长3-5.5cm,具细喙,长6-12mm;果梗长5-15mm。种子近球形,直径l-1.8mm,鲜黄色至黄棕色,少数为暗红棕色,表面具网纹。花期4-5月,果期5-6月。2.油芥菜 本种特点在于基生叶长圆形或倒卵形,边缘有重锯齿和缺刻。
生境分布
1.原产中国,为全国各地栽培的常用蔬菜。2.原产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性味
咸;寒
归经
肺经
功能主治
清肺利咽;祛痰排脓。主肺痈喘胀;咳痰脓血腥臭;及咽喉肿痛
用法用量
内服:炖温,每次30-100ml,日3-4次。
各家论述
1.《本经逢原》:陈年咸芥卤治肺痈,吐尽臭痰秽毒即愈,然惟初起未溃者宜之。2.《本草纲目拾遗》:下痰,清热,定嗽。治肺痈喘胀,用陈久色如泉水(者),缓呷之。3.《随息居饮食谱》:为肺痈、喉证药。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陈芥菜卤汁
拼音注音
Chén Jiè Cài Lǔ Zhī
别名
腌芥卤(《随息居饮食谱》)
出处
《纲目拾遗》
来源
为腌芥菜的陈年卤汁。
性味
《纲目拾遗》:"味咸,性凉。"
功能主治
清热化痰。治肺痈吐脓血。
①《纲目拾遗》:"下痰,清热,定嗽。治肺痈喘胀,用陈久色如泉水(者),缓呷之。"
②《随息居饮食谱》:"为肺痈、喉证药。"
复方
治肺痈吐脓血,咳嗽,面肿:陈年芥菜卤久埋地中者,每日取十数匙,温汤炖热饮之。(《本草汇言》)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地不容
- 珠兰根
- 痢止蒿
- 竹节蓼
- 绣线菊
- 长叶竹根七
- 鸡肉
- 矮柳穿鱼
- 水麻根
- 刺沙蓬
- 黄芪
- 棉子油
- 茉莉花
- 木瓜核
- 自消容根
- 球序鹅掌柴
- 关木通
- 鄂豆根
- 麦奴
- 白仙茅
- 黄耆
- 红郎伞
- 铁杆地柏枝
- 刺梨根
- 鹭肉
- 构皮麻
- 败酱
- 黄瓜子
- 高山露珠草
- 檀香油
- 东紫堇
- 紫珠
- 草木王
- 雪山一支蒿
- 镰叶瘤足蕨
- 石韦根
- 水接骨丹
- 侧子
- 兖州卷柏
- 蛇地钱
- 野漆树叶
- 独椒
- 蒴藋
- 蓖麻子
- 地锦苋
- 荭草
- 连蕊茶
- 圆叶白杨树
- 午香草
- 护心胆
- 麻楝
- 翻背白草
- 紫云英马蓝
- 鲨鱼心
- 粘人花根
- 大茶药根
- 鮧鱼尾
- 观音莲
- 樟树叶
- 野油麻
- 榕树皮
- 红粘谷
- 木棉皮
- 麋肉
- 绒背蓟
- 铁牛钻石
- 黄柏
- 獐牙菜
- 鲐鱼
- 吴萸叶五加
- 赛繁缕
- 虫牙药
- 板蓝根
- 威灵仙
- 三枝标
- 冬青叶
- 胡桐泪
- 紫金牛
- 鳢鱼
- 角翅卫矛果
- 马蹄蕨
- 野百合
- 厚叶素馨
- 毛勾儿茶
- 烧伤藤
- 猪胰
- 蚶
- 淡味当药
- 支柱蓼
- 盐肤子
- 狭叶瓦韦
- 香面叶
- 地耳草
- 玉簪花根
- 山百部
- 豆腐
- 搜山虎
- 柳屑
- 破骨风
- 费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