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粉背蕨
《中华本草》:绒毛粉背蕨
拼音注音
Rónɡ Máo Fěn Bèi Jué
别名
小凤尾草
来源
药材基源:为中国蕨科植物绒毛薄鳞蕨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eptolepidium subvillosum(Hook.)Hsing et S.K.Wu[Cheilanthes subvillosa Hook.;Aleuritopteris subvillosa(Hook.)Ching]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洗净,晒干。
原形态
陆生蕨类植物,植株高20-40cm。根茎短,直立,密被深棕色、半透明、卵状披针形鳞片。叶簇生;叶柄长6-15cm,深棕色,具光泽,基部疏生与根茎上相同的鳞片,腹面有秕糠状毛;叶片纸质,背面无粉,狭卵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12-25cm,宽3-6cm,基部心形,尖端渐尖,二至三回羽状分裂;羽片7-9对,近对生,无柄,下部羽片较大,三角形或宽卵形,长3-4cm,宽1.5-2.5cm,羽状或二回羽状分裂;二回羽片三角形,先端急尖或钝,基部下侧1片最大,常为羽状分裂,中部以上羽片狭卵形至卵形;沿羽轴及裂片主脉背面有黄棕色卷曲的节状毛;叶脉羽状,分离。孢子囊群生于叶边的小脉先端,成熟后靠接;囊群盖膜质,灰白色,连续或中断,边缘有波状缺刻或全缘。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900m的草地、山坡林下或石缝中。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西藏等地。
性味
微苦;凉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利湿。主湿热黄疸;咽喉肿痛;泄泻;痢疾;小便涩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水蛭
- 王母钗
- 葡萄藤叶
- 鹤骨
- 黄水芋
- 龙牙草根
- 豆瓣香
- 三花枪刀药根
- 鹿骨
- 黑牵牛
- 盾叶唐松草
- 鹿皮
- 松树皮
- 绿豆衣
- 狭叶露珠草
- 棒棒草
- 一包花
- 菊花根
- 青龙藤
- 纤花耳草
- 宁波溲疏
- 鲎肉
- 苍耳花
- 单头紫菀
- 小一口血
- 水田碎米荠
- 狭叶香茶菜
- 芨芨草花
- 天麻
- 帘子藤
- 水莲沙
- 粗糙凤尾蕨
- 溲疏
- 紫河车
- 蜡梅花
- 大麦醋糟
- 对叶四块瓦
- 大沙叶
- 龙棕
- 无腺橉木
- 鼹鼠
- 金挖耳
- 龙角草
- 蘘荷子
- 芦竹笋
- 卷耳
- 木香
- 腊梅花
- 金箔
- 大羽铁角蕨
- 党参
- 冬青叶
- 阿育魏实
- 涩梨
- 岗梅叶
- 篦梳剑
- 鹿耳翎根
- 竹叶马豆
- 水贯众
- 越橘果
- 突厥雀
- 竹叶蕉
- 鸬鹚涎
- 田高粱
- 大串连果
- 海南茄
- 蓝桉
- 弹刀子菜
- 淡竹壳
- 喜马拉雅米口袋
- 云香草
- 铁杆蒿
- 毛茎马兰
- 蜘蛛蜕壳
- 一皮草
- 野冬青果
- 蚂蚁花根
- 白花鬼针草
- 黄茄花
- 白肚
- 麻疯树
- 龟血
- 发菜
- 三点金草
- 满山红
- 鲫鱼头
- 大荨麻
- 大红花点地梅
- 竹节参
- 白升麻
- 神仙掌花
- 毛野丁香叶
- 豆渣树
- 多花沿阶草
- 灯台树
- 五瓣寄生
- 满天星
- 小驴蹄草
- 水麻
- 裸柱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