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根白皮
《中华本草》:柏根白皮
拼音注音
Bǎi Gēn Bái Pí
别名
柏皮、柏白皮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
药材基源:为柏科植物侧柏巳去掉栓皮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latycladus orientalis(L.)Franco[Thujaorientalis L.;Biota orientalis(L.)Endl.]采收和储藏:冬季采挖,洗净,趁新鲜时刮去栓皮,纵向剖开,以木槌轻击,使皮部与木心分离,剥取白皮,晒干。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达20m,胸径可达1m。树皮薄,浅灰褐色,纵裂成条片。小枝扁平,直展,排成一平面。叶鳞形,交互对生,长1-3mm,先端微钝,位于小枝上下两面之叶露出部分倒卵状菱形或斜方形,两侧的叶折覆着上下之叶的基部两侧,呈龙骨状。叶背中部均有腺槽。雌雄同株;球花单生于短枝顶端;雄球花黄色,卵圆形,长约2mm。球果当年成熟,卵圆形,长1.5-2cm,熟前肉质,蓝绿色,被白粉;熟后木质,张开,红褐色;种鳞4对,扁平,背部近先端有反曲的尖头,中部种鳞各有种子1-2颗。种子卵圆形或长卵形,长4-6mm,灰褐色或紫褐色,无翅或有棱脊,种脐大而明显。花期3-4月,球果9-11月成熟。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湿润肥沃地,石灰岩石地也有生长。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南部,经华北向南过广东、广西北部,西至陕西、甘肃、西南至四川、云南、贵州等地。
性味
苦;性平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敛疮;生发。。主烫伤;灸疮;疮疡溃烂;毛发脱落。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入猪油或犬油内煎枯去渣,涂搽。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复方
①治热油灼伤:柏白皮,以腊猪脂煎油涂疮上。(《肘后方》)②治火烫伤:鲜侧柏根白皮,狗油六两,煎枯去渣,外涂。(《常用中草药配方》)
各家论述
《别录》: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柏根白皮
拼音注音
Bǎi Gēn Bái Pí
别名
柏皮(《本草经集庄》),柏白皮(《别录》)。
出处
《纲目》
来源
为柏科植物侧柏已去掉栓皮的根皮。
性味
《纲目》;"苦,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烫伤。
《别录》:"主火灼烂疮,长毛发。"
用法用量
外用:入猪或狗的油脂内煎枯去渣,外涂。
复方
①治热油灼伤:柏白皮,以腊猪脂煎油涂疮上。(《肘后方》)
②治火烫伤:鲜侧柏根白皮,狗油六两,煎枯去渣,外涂。(《常用中草药配方》)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鹌菜
- 短柄南蛇藤果
- 铺地草
- 复羽叶栾树
- 海岛苎麻叶
- 假酸浆
- 紫色翼萼
- 五转七
- 滇榧子
- 白药子
- 大黄
- 鸱鸺
- 紫叶秋海棠
- 蜀羊泉
- 宝盖草
- 波缘楤木
- 大花素馨花
- 槐白皮
- 扶桑叶
- 海金沙
- 刺柏
- 醋林子
- 盐麸木花
- 马甲子叶
- 杠板归
- 扁轴木
- 变异鳞毛蕨
- 白暨豚
- 水胡满根
- 粉苞苣
- 玉柏
- 柞木根
- 北沙参
- 斑鸠占
- 白花坚荚树
- 野茄树
- 仙茅
- 独脚金
- 白桦皮
- 鸢嘴
- 白芥
- 爆仗竹
- 铁华粉
- 鳝鱼皮
- 大叶花椒
- 扁蕾
- 河口莲座蕨
- 红花菜
- 金毛木通
- 鳡鱼
- 郁李仁
- 狗舌草根
- 角翅卫矛果
- 五指毛桃
- 戴星草
- 野芋叶
- 丝棉木叶
- 长杆兰
- 木本胡枝子皮
- 柏树根
- 柑叶
- 黄荆
- 白花龙胆
- 何首乌
- 雁来红
- 海狸香
- 鸡卵草
- 白脚威灵
- 野芫荽
- 白粉蕨
- 白毛夏枯草
- 葱叶
- 变叶榕
- 马先蒿
- 藤黄
- 紫苏
- 郁金
- 蜀葵叶薯蓣
- 扁樱桃
- 扁蒲扇
- 大麦
- 小红人
- 蝮蛇胆
- 野槟榔
- 山黄麻
- 唐古特报春
- 禹余粮
- 白毛草
- 野鹅脚板
- 刺楸
- 九节莲
- 石参
- 地蜂子
- 白蔹
- 马骝卵
- 凤尾搜山虎
- 矮卫矛
- 野马追
- 岩凤尾蕨
- 博落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