茜草茎
《*辞典》:茜草茎
拼音注音
Qiàn Cǎo Jīnɡ
别名
茜草藤(《上海常用中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茜草科植物茜草的茎叶。夏、秋季采收,晒干。
原形态
产四川、江苏、上海郊区及浙江等地。
形状
干燥茎呈枯绿色,茎的棱上有粗糙细毛刺。质脆易断,断面四方形。内心色白而松。茎节上轮生叶片,叶柄及叶背中肋上均有倒刺毛。叶多脱落。
本品在苏州、杭州、上海亦称为"过山龙"。
性味
①《履巉岩本草》:"凉,无毒。"
②《苏州本产药材》:"苦,寒。"
功能主治
止血,行瘀。治吐血,血崩,跌打损伤,风痹,腰痛,痈毒,疔肿。
①《履巉岩本草》:"大能活血,治便血等疾。"
②《植物名实图考》:"行血,治腰痛。"
③《苏州本产药材》:"行血,活血。治痈毒,损伤。"
④《药材资料汇编》:"攻血,治气块。"
⑤《民间常用草药汇编》:"止血,和血,行血。治风痹,寒湿,黄疸。"
⑥《四川中药志》:"配成药洒,作打药、补药或调经药用。治风湿瘙痒、痒疮、粪毒发痒,煮水外冼。"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5钱(鲜者1~2两);或浸酒。外用:煎水洗或捣敷。
复方
①治热症吐血,妇女血崩,经出色黑:茜草茎二两。熬水服。(《四川中药志》)
②治趺打愈后,筋骨酸痛:干茜草头,每次八钱,合猪脚节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疔疽:茜草鲜嫩叶略加食盐,捣烂,敷疔疽疮头。(《现代实用中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角果木子油
- 见血封口
- 金凤毛
- 球果藤
- 小扁草
- 红半边莲
- 酱瓜
- 金发草
- 大金刀
- 金兰
- 小喇叭
- 荆芥
- 倒挂金钩
- 接气草
- 绛梨木
- 金星蕨
- 小花黄堇
- 金线草根
- 滇南千里光
- 蒟蒻
- 红丝线
- 金丝带
- 尖槐藤
- 紫弹树叶
- 丁香树皮
- 海鳗头
- 秋葵
- 蕨麻草
- 气桐子
- 蒟酱
- 茄稞虫
- 茳芒决明
- 金石斛
- 毛八角枫
- 女贞子
- 庵闾
- 芥子
- 单体蕊黄芪
- 车前子
- 冬葵叶
- 大叶香薷
- 建兰根
- 枪乌贼
- 角果木
- 冬瓜
- 江南桤木
- 羌活鱼
- 蚂蚁花根
- 金剪刀
- 小儿腹痛草
- 结香
- 橘红
- 鸡脑
- 大马蹄蕨
- 曲花紫堇
- 金槐
- 江西金钱草
- 尖顶地星
- 芡实根
- 姜花果实
- 矮柳穿鱼
- 大金钱草
- 绢毛木姜子
- 见血住
- 荠苨苗
- 大花活血丹
- 罗汉松根皮
- 千层楼
- 桤木枝梢
- 羊七莲
- 建兰花
- 棘胸蛙
- 金果榄
- 菅
- 金丝杜仲
- 红川乌
- 秋枫木
- 结血蒿
- 大萼鹿角藤
- 麻牛膝
- 紫玉簪根
- 极丽马先蒿
- 茜草
- 灯笼草
- 鸡爪竻
- 秋牡丹根
- 赤翅蜂
- 姜黄
- 接骨仙桃
- 金粉蕨
- 拘那花
- 滇车前
- 江南玄胡
- 滇杠柳
- 大叶马尾连
- 野罂粟壳
- 角翅卫矛根
- 曲毛露珠草
- 漆树木心
- 接骨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