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果根
《中华本草》:白果根
拼音注音
Bái Guǒ Gēn
别名
银杏根
出处
出自《重庆草药》。
来源
药材基源:为银杏科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inkgo biloba L.
原形态
落叶乔木,高可达40m。枝有长枝与短枝,幼树树皮淡灰褐色,浅纵裂,老则灰褐色,深纵裂。叶在长枝上螺旋状散生,在短枝上3-5(-8)簇生;柄长3-10cm;叶片扇形,淡绿色,无毛,有多数2叉状并列的细脉,上缘宽5-8cm,浅波状,有时中央浅裂或深裂。雌雄异株,花单性,稀同株;球花生于短枝顶端的鳞片状叶的腋内;雄球花成柔荑花序状,下垂;雌球花有长梗,梗端常分2叉,每叉顶生一盘状珠座,每珠座生一胚珠,仅一个发育成种子。种子核果状,椭圆形至近球形,长2.5-3.5cm,径约2cm;外种皮肉质,有白粉,熟时淡黄色或橙黄色;中种皮骨质,白色,具2-3棱;内种皮膜质,胚乳丰富。花期3-4月,种子成熟期9-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500-1000m的酸性土壤,排水良好的地带的天然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北自沈阳,南达广州,东起华东,西南至贵州、云南都有栽培
形状
1.性状鉴别 根呈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长可达1mm,直径0.5-3.0cm,表面灰黄色,有纵皱纹、横 向皮孔及侧根痕。质硬,断面黄白色,有菊花心,呈放射状环。皮部带纤维。气微,味淡。[br]2.显微鉴别 木栓层明显,皮层较宽,散有纤维束及分泌细胞。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排列成环状,木质部宽广,中心为薄壁细胞。
性味
甘;性温
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主遗精;遗尿;夜频多,白带,石淋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60g
注意
有实邪者禁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白果根
拼音注音
Bái Guǒ Gēn
出处
《重庆草药》
来源
为银杏种植物银杏的根或根皮。9~10月采。
原形态
植物形态详"白果"条。
化学成分
根皮含白果苦内酯C、M、A、B。
性味
味甘,性温平,无毒。
功能主治
益气补虚弱。治白带,遗精。并配合用于其他虚弱劳伤等症。
注意
寒盛未解,勿用。
复方
治遗精:白果根二两,何首乌(鲜)二两,左转藤二两,糯米半斤。盛猪小肚子内,加冰糖炖服。(性味以下出《重庆草药》)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矮杨梅果
- 三叶排草
- 古山龙
- 翻白叶
- 暗紫贝母
- 蛇百子
- 广藤根
- 鹿蹄肉
- 东北红豆杉
- 大叶香薷
- 人参叶
- 麻油
- 土远志
- 丽春花果实
- 人参芦
- 矮脚苦蒿
- 苏木蓝
- 涩梨
- 紫杜鹃
- 泡花树
- 金瓜草
- 三花枪刀药根
- 赤甲红
- 栓皮栎
- 黑心蕨
- 霜红藤
- 艾片
- 鸭脚木皮
- 由跋
- 鳞始蕨
- 娃娃拳
- 鸡毛菜
- 滇五味
- 獭肝
- 贯众
- 异叶青兰
- 睡菜
- 通泉草
- 十大功劳根
- 水松叶
- 蕨根
- 阴香皮
- 黄颡鱼
- 倒赤伞
- 赤腹松鼠
- 吉笼草
- 独叶一枝枪
- 风花菜
- 翻白柴
- 粗榧枝叶
- 蛤壳
- 宝盖草
- 黄颡鱼涎
- 黄花木
- 东风菜根
- 山白龙
- 鸡娃草
- 衣鱼
- 补血薯
- 蟅虫
- 铺地黍根
- 野茉莉
- 球序鹅掌柴
- 苦丁茶
- 人指甲
- 钓鱼秆
- 鸡屎白
- 萤火
- 蒲州豉
- 野苦梨根
- 金线包
- 竹叶吉祥草
- 牛耳岩白菜
- 豇豆叶
- 三角咪
- 冻青叶
- 白花映山红
- 黄石脂
- 黑芝
- 山漆树
- 盐蛇
- 秦艽
- 山石榴
- 狨
- 龙须藤
- 香苏草
- 黄鼠肉
- 黑老虎
- 硫黄菌
- 过岗龙
- 柞木枝
- 顺地红
- 长叶珊瑚果
- 龙珠果
- 桂树根
- 灵猫香
- 蜂房
- 萍蓬草根
- 龙眼根
- 桂花岩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