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枫花
《中华本草》:八角枫花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Huā
别名
牛尾巴花
英文名
Chinese Alangium Flower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和瓜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angium chinense(Lour) Harms. Alangium platanifolium(Sieb. Et Zucc.) Harms.采收和储藏:5-7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5m。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绿色;冬芽锥形,生于叶柄基部内。叶互生;叶柄长2.5-3.5cm;叶纸质,近圆形或椭圆形、卵形,顶端锐尖或印尖,基部阔楔形或栽形,稀心形,两侧不对称,长13-19(-26)cm,宽9-15(-22)cm,不分裂或3-7(-9)裂,裂片短锐尖或钝尖,叶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丛状毛,基出脉3-5(-7),成掌状,侧脉3-5对。聚伞花序腋生,有7-30(-50)花,花梗长5-15mm;小苞片线形或披针形,常早落;花冠圆筒形,长1-1.5cm;花萼先端分裂为6-8枚齿状萼片;花瓣6-8,线形,长1-1.5cm,初白色,后变黄色,基础部粘合,上部开花后郑;雄蕊与花瓣同数而近等长;花盘近球形‘子房2室,柱头头状、常2-4裂。核果卵圆形,长约5-7mm,直径5-8mm,先端有宿存的萼齿和花盘,种子1颗。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0月。本种与八角枫的区别为:叶片近圆形,不分裂或3-5裂,稀为7裂,叶柄长3.5-5cm;花1-7朵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瓣长2.5-3.5cm;药丝与花药等长;核果长卵圆形,长8-12mm。花期3-7月,果期7-9月。
性味
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散风;理气;止痛。主头风头痛;胸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
各家论述
《四川中药志》:治头风痛及胸腹胀满。研末,蒸鸡蛋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八角枫花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Huā
别名
牛尾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花。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条。6月采。
功能主治
《四川中药志》:"治头风痛及胸腹胀满。研末,蒸鸡蛋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龙藤叶
- 粟米
- 杨树花
- 青药
- 竹节七
- 赤火绳
- 龙脑膏香
- 南方荚蒾
- 救军粮叶
- 红果参
- 吊竹梅
- 石凉伞
- 山枇杷
- 凤尾蕉花
- 棱枝卫矛
- 金星草
- 落新妇根
- 枇杷花
- 芹花
- 树葫芦
- 凤仙花
- 小狗脊
- 广西莲座蕨
- 信石
- 角蒿
- 七里香
- 毛茛
- 莲雾根
- 蓝花石参
- 铁仔
- 蓝实
- 水百合
- 两栖蓼
- 毛轴碎米蕨
- 刺叶楤木
- 大发表
- 心叶忽布
- 莲房
- 野茉莉
- 百部还魂
- 羚羊角
- 两面针
- 毛蕊花
- 小通草
- 挖耳草根
- 斯里兰卡肉桂
- 高山大戟
- 麻风树
- 细叶香桂
- 粉团花
- 巴豆油
- 黄藤叶
- 黄花补血草
- 芸苔子
- 刺黄柏茎叶
- 榔榆茎叶
- 豺皮樟
- 栀子花
- 绛梨木
- 无风自动草
- 银白杨叶
- 猬脑
- 天麻子
- 山丹
- 芦花
- 小叶枇杷
- 树甘草
- 带鱼
- 扇子七
- 茺蔚子
- 蝮蛇骨
- 甘遂
- 圆瓣冷水花
- 粟芽
- 苦刺
- 野扁豆
- 金沸草
- 灰贯众
- 荔枝核
- 花酸苔
- 黄明胶
- 雪下红
- 阴(句黾)
- 橙子皮
- 大叶樱叶
- 地锦草
- 大叶千里光
- 野猪胆
- 山核桃
- 兰香草
- 蛇含石
- 松寄生
- 石楠
- 桂花枝
- 云南红豆蔻
- 小苦参
- 薇籽
- 水半夏
- 莱菔子
- 球穗花千斤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