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枫花
《中华本草》:八角枫花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Huā
别名
牛尾巴花
英文名
Chinese Alangium Flower
出处
出自《四川中药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和瓜木的花。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langium chinense(Lour) Harms. Alangium platanifolium(Sieb. Et Zucc.) Harms.采收和储藏:5-7月采花;晒干
原形态
落叶乔木或灌木,高3-5m。小枝略呈“之”字形,幼枝紫绿色;冬芽锥形,生于叶柄基部内。叶互生;叶柄长2.5-3.5cm;叶纸质,近圆形或椭圆形、卵形,顶端锐尖或印尖,基部阔楔形或栽形,稀心形,两侧不对称,长13-19(-26)cm,宽9-15(-22)cm,不分裂或3-7(-9)裂,裂片短锐尖或钝尖,叶上面无毛,下面脉腋有丛状毛,基出脉3-5(-7),成掌状,侧脉3-5对。聚伞花序腋生,有7-30(-50)花,花梗长5-15mm;小苞片线形或披针形,常早落;花冠圆筒形,长1-1.5cm;花萼先端分裂为6-8枚齿状萼片;花瓣6-8,线形,长1-1.5cm,初白色,后变黄色,基础部粘合,上部开花后郑;雄蕊与花瓣同数而近等长;花盘近球形‘子房2室,柱头头状、常2-4裂。核果卵圆形,长约5-7mm,直径5-8mm,先端有宿存的萼齿和花盘,种子1颗。花期5-7月和9-10月,果期7-10月。本种与八角枫的区别为:叶片近圆形,不分裂或3-5裂,稀为7裂,叶柄长3.5-5cm;花1-7朵组成腋生的聚伞花序,花瓣长2.5-3.5cm;药丝与花药等长;核果长卵圆形,长8-12mm。花期3-7月,果期7-9月。
性味
味辛;性平;小毒
归经
归肝;胃经
功能主治
散风;理气;止痛。主头风头痛;胸腹胀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研末。
各家论述
《四川中药志》:治头风痛及胸腹胀满。研末,蒸鸡蛋服。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八角枫花
拼音注音
Bā Jiǎo Fēnɡ Huā
别名
牛尾巴花(《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出处
《四川中药志》
来源
为八角枫科植物八角枫或瓜木的花。植物形态详"八角枫根"条。6月采。
功能主治
《四川中药志》:"治头风痛及胸腹胀满。研末,蒸鸡蛋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徐长卿
- 风箱树叶
- 毛稔
- 单叶血盆草
- 倒爪草
- 山肉桂
- 钓鱼秆
- 金边兔耳
- 大叶樱叶
- 肥猪苗
- 费菜
- 九爪龙
- 蝙蝠
- 单根木
- 钓鱼竿
- 大砂仁
- 黄花香
- 黄龙须
- 地棠花
- 玉米黑粉
- 粗榧枝叶
- 卷柏
- 鹿肉
- 华南桦
- 兰花参
- 老鼠竻
- 千脚虫
- 苦木根
- 柠条
- 丽江青木香
- 一点红
- 八爪金龙
- 砂仁壳
- 山大颜
- 桉叶
- 蝉蜕
- 七里香
- 海松子
- 水藁本
- 接骨木
- 翻白叶
- 小年药
- 枫香树根
- 鲤鱼
- 蚌花
- 苦竹叶
- 姜味草
- 白草根
- 球花党参
- 短茎独活
- 柘树果实
- 太平莓
- 鹅肉
- 淡秋石
- 狼油
- 蜗牛壳
- 和合草
- 毛葡萄
- 一支箭
- 蠵龟筒
- 龟甲胶
- 水黄
- 百部
- 金雀儿
- 饴糖
- 赶山鞭
- 花榈木
- 芭蕉叶
- 蜥蜴
- 节节茶
- 匍伏堇
- 一叶萩
- 鸡枞
- 楮实子
- 密陀僧
- 金线草
- 飞天蜈蚣
- 松下兰
- 七叶一把伞
- 风化硝
- 青药
- 蕨
- 新塔花
- 黄花仔
- 旱前胡
- 禹余粮
- 海粉
- 蛮刀背
- 仙顶梨
- 蚯蚓
- 黄瓜叶
- 通花根
- 温大青
- 粗叶卷柏
- 树头菜
- 狭叶垂头菊
- 半边藕
- 马蹄金
- 石参
- 大驳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