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罗伞
《*辞典》:小罗伞
拼音注音
Xiǎo Luó Sǎn
别名
血党、活血眙、腺点紫金牛(《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斑叶朱砂根、小凉伞、珍珠盖凉伞(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出处
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来源
为紫金牛科植物小罗伞的根或全株。全年可采。
原形态
常绿直立灌木,高30~60厘米。根柔软肥壮。茎幼时被暗褐色小毛,除花枝外不分枝。叶互生,矩圆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7~14厘米,宽1.5~3厘米,先端短尖或钝,基部阔棋形,上面深绿色,秃净,下面淡绿色,被暗褐色小毛,全叶具无数黑色腺点,边缘处连成一明显的边脉,叶边缘有腺体。伞形花序生于长3~10厘米、被微毛、顶略弯的花枝上;花柄长1~2厘米;萼被微毛;花冠内部白色,外被紫色斑点,裂片钝头。浆果球形,熟时深红色,径约6~8毫米。花期6~9月。
生境分布
喜生于深山林下或灌木丛中。分布广东、广西等地。
性味
苦甘辛,温。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苦甘微辛,平,无毒。"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苦辛,温。"
功能主治
活血调经,怯风除湿。治经闭,痛经,风湿痹痛,跌打损伤。
①《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通经补血,祛风湿。治月经不调,经闭,不孕症,产后风痛,瘫痪,贫血。"
②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祛风散瘀,消肿止痛。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咽喉肿痛,口腔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0.5~1两。
复方
治痛经、萎黄病:血党、姜黄、茜草、槟榔钻、黄花倒水莲。煎服。(《广西实用中草药新选》)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蚺蛇膏
- 鸭脚茶
- 滇南美登木
- 云南美登木
- 煨姜
- 伏毛山豆根
- 猫儿屎果
- 黄颡鱼涎
- 黑及草
- 鸡翮羽
- 长节耳草
- 小茅香
- 大花卫矛果
- 续断
- 豪猪肉
- 祁州一枝蒿
- 荔枝草
- 玳玳花
- 鸡蛋壳
- 猴高铁
- 绵参
- 制草乌
- 石蜈蚣
- 飞廉
- 铁栏杆
- 萆薢
- 砂仁花
- 树萝卜
- 家白蚁
- 西南毛莨
- 黑汉条
- 龙血树
- 桧叶
- 朝天罐
- 奶浆参
- 见血清
- 苍白秤钩风
- 鹅
- 乔木紫珠
- 铜线草
- 蛤蟆草
- 蒙莸
- 香榧草
- 防风叶
- 凤尾参
- 红椋子
- 刮筋板
- 萹蓄
- 刘寄奴
- 木兰皮
- 花生壳
- 猴骨
- 节节草
- 吐烟花
- 九节风
- 地精草
- 罗布麻
- 竹林消
- 接骨草
- 古钩藤
- 扭筋草
- 大籽蒿
- 莲子心
- 管南香
- (鱼彭)鱼鳃
- 割舌罗
- 滇肉棒
- 合欢皮
- 栓皮栎
- 山棘豆
- 早谷藨
- 大黄茎
- 绿茎槲寄生
- 甘遂
- 金雀根
- 红牛尾七
- 七里香
- 粗皮蛙
- 广东升麻
- 羊肝
- 腊梅
- 桃枝
- 淡味当药
- 胡黄连
- 朱唇
- 牛胆参
- 三七
- 九牛力
- 百灵草
- 百舌鸟
- 岩泽兰
- 腊雪
- 酒饼婆
- 华东瓶蕨
- 山桂花
- 南方露珠草
- 公母草
- 巴豆油
- 茭白
- 蓝叶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