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地罗
《*辞典》:锦地罗
拼音注音
Jǐn Dì Luó
别名
怎地罗。一朵芙蓉花(《生草药性备要》),落地金钱、夜落金钱(《广州植物志》),文钱红(《陆川本草》),金线吊芙蓉(《南宁市药物志》)。
出处
《生草药性备要》
来源
为茅膏菜科植物锦地罗的去花茎的全草。4~5月采收全草,剪去花茎,晒干。
原形态
锦地罗,又名:五柱毛毡苔。
多年生草本。叶基生,旋叠状排列,层层重叠如铜钱;叶片倒卵状匙形,长6~10毫米,宽约6毫米,前部边缘有红色腺毛,基部渐狭而成柄;托叶膜质。花茎1~3枚,自叶丛抽出,高6~22厘米,柔弱,无毛;总状花序;小花具柄,长约3毫米;花萼钟形,裂片5,长约3毫米,狭卵形,先端短尖;花瓣5,白色,长于萼片;雄蕊5;子房近球形,无毛,花柱5,线形,有流苏状柱头。蒴果背裂,种子多数。花期5月。
生境分布
生于低湿草地。分布广西、广东、福建、台湾等地。主产于广东,广西亦产。
形状
干燥全草,叶片倒卵状匙形,黄褐色,菲薄,边缘密生红色腺毛,托叶流苏状。全部叶片重叠挤压,呈铜钱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扁块,直径约15~24毫米,厚约5~8毫米不等。底部棕褐色,有残存黑褐色、线形的根;边缘红色、毡状,摸之疏松;顶面枯黄色,中央残存1~3条花茎的基部;花茎纤细,黄褐色,很少带有花朵。气微,味淡。以朵大、边缘红色、无泥屑杂质者为佳。
性味
甘淡,凉。
①《生草药性备要》:"味淡,性寒。"
②《陆川本草》:"淡,凉。"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
治痢疾,肺热咳嗽,咽喉碎痛,小儿疳积,耳内流脓。
①《生草药性备要》:"有红白二种,红治红痢,白治白痢,煲瘦肉食汤;作茶饮治小儿生疳。"
②《本草求原》:"解积毒,理疳积。"
③《陆川本草》:"消炎,去腐。治小儿胎毒,喉烂,溃疡。"
④《南宁市药物志》:"清热解毒。治内伤热咳,肺劳咯血,耳内流脓。"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2~5钱。外用:捣敷。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绢毛石花
- 黑山蔗
- 羊皮
- 光叶水苏
- 皱叶狗尾草
- 鹅涎
- 象皮
- 水茄冬果
- 吊干麻
- 山黄瓜
- 青龙藤
- 岭南杜鹃
- 光叶海桐根
- 山脚麻
- 黑种草子
- 岩泽兰
- 三角叶风毛菊
- 榆树
- 棕榈皮
- 矮杨梅皮
- 鼺鼠
- 芜菁子
- 水冬瓜根
- 驴蹄
- 箭杆七
- 点地梅
- 瓶耳小草
- 鹗骨
- 扛板归根
- 海蚯蚓
- 风箱树花
- 华西小石积
- 光叶闭鞘姜
- 沙地柏
- 四方木皮
- 相思子
- 黑老虎
- 金钱木根
- 黄栌
- 沙苑子
- 黄颡鱼颊骨
- 猫爪草
- 石龙子
- 三张叶
- 伞杨
- 无毛南蛇藤
- 莲蓬草
- 雀榕叶
- 青箭
- 升药底
- 夜交藤
- 大叶青木香
- 桂花枝
- 大叶蛇总管
- 膀胱七
- 接骨木叶
- 广石豆兰
- 无患子
- 桑白皮
- 螃蟹七
- 椿叶
- 狐肉
- 露兜竻蔃
- 显脉罗伞
- 海马
- 野亚麻
- 落葵花
- 黑升麻
- 罗望子叶黄檀
- 黄鳝
- 含羞草根
- 棕榈子
- 菊花根
- 多花景天三七
- 铅霜
- 铧尖草
- 豌豆
- 窝儿七
- 圆叶母草
- 茄子根
- 苦草
- 鸡卵草
- 麦撇花藤
- 地蜂子
- 八爪金龙
- 三消草
- 慕荷
- 赤扬
- 杯苋
- 盆架树
- 赤茯苓
- 矩形叶鼠刺
- 甘草
- 黑大豆
- 倒触伞
- 鳍蓟
- 山百足
- 何首乌
- 蜗牛
- 牛筋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