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叶
《中华本草》:梅叶
拼音注音
Méi Yè
英文名
leaf of Japanese Apricot, leaf of Mumeplant
出处
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rmeniaca mume Sieb. [Prunus mume Sieb.et Zucc.]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收。
原形态
梅 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性味
酸;平;无毒
归经
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
清热解毒;涩肠止痢。主痢疾;崩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外用:适量,蒸热熏。
复方
治月水不止: 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各家论述
《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梅叶
拼音注音
Méi Yè
出处
《本草拾遗》
来源
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片。
性味
《纲目》:"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
《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复方
治月水不止:梅叶(焙)、棕榈皮灰各等分。为末。每服二钱,酒调下。(《圣济总录》)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木姜子
- 木锥花
- 杧果树皮
- 木竹子
- 龙涎香
- 杧果核
- 龙船花根
- 鲈鲤
- 密褶红菇
- 木瓜根
- 慕荷
- 木苎麻
- 梦花根
- 南方红豆杉
- 柞树皮
- 檰芽
- 木棉
- 木半夏根
- 木槿皮
- 龙牙草根
- 木鳖子
- 驴断肠
- 密纹薄芝
- 木槿
- 木麻黄
- 梅
- 露兜竻花
- 木虾公
- 鳢鱼血
- 木锦鸡儿
- 木棉根
- 鹿藿根
- 鳢鱼肠
- 密枝问荆
- 棉花杜仲
- 木姜花
- 木豆叶
- 梅花刺果
- 棉花藤
- 母猪菜
- 墨七
- 木天蓼子
- 木香花
- 骡宝
- 木天蓼根
- 木棉皮
- 木竹子皮
- 杧果叶
- 木蓝
- 鳞衣草
- 木莲果
- 龙船乌泡
- 木香子
- 十三年花
- 胡荽子
- 桔梗
- 驴打滚儿草
- 墨汁鬼伞
- 木半夏果实
- 密毛桃叶珊瑚叶
- 木豆
- 木大力王
- 木本胡枝子皮
- 木通七叶莲
- 木通
- 小叶地不容
- 鸬鹚(鸬鹚)
- 骆驼蓬
- 木槿叶
- 梅花参
- 桃枝
- 腊雪
- 荠苨
- 雷五加
- 鹿耳翎
- 蟛蜞菊
- 篱笆竹
- 鄂西粗筒苣苔
- 榔榆茎
- 羊蹄甲
- 荸荠
- 九节风
- 小三棵针
- 回回蒜
- 牛奶浆根
- 一匹草
- 红叶树子
- 蛾药
- 糯米
- 刺楸
- 牛皮
- 天文草
- 珍珠母
- 软丝藻
- 峨眉蕨贯众
- 降香
- 降真香
- 短叶蹄盖蕨
- 牛心果
- 鸢脑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