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枪谷根
《中华本草》:老枪谷根
拼音注音
Lǎo Qiānɡ Gǔ Gēn
别名
老枪谷、 红苋菜、尾穗苋
出处
出自《湖南药物志》
来源
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尾穗苋的根。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maranthus caudatus L.采收和储藏:夏、秋季挖根,去茎叶,洗净,鲜用或晒干用。
原形态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5-2.5m。茎粗壮,具钝棱角,单一或稍分枝,绿色,或常带粉红色。单叶互生;叶柄长2.5-15cm,疏生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长4-15cm,宽2-8cm,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具小芒尖,基部宽楔形,稍不对称,全缘或波状,两面无毛,脉上疏生柔毛。夏、秋季开花,圆锥花序顶生,下垂,由多数或少数穗状花序组成,侧穗状花序长2.5-25cm,顶生者长于数倍;花单位,雄花及雌花混生于同一花簇;苍片和小苞片干膜质,红色,披针形;萼片5,长椭圆形;花被片红色,透明,中有1脉,雄花的花被片长圆形,雄蕊5;雌花的花被片长圆状披针形,花柱3。胞果近卵形,上半部红色,盖裂。种子扁豆形,淡棕黄色,有厚的环。花期7-8月,果期9-10月。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亦有野生。原产热带。
化学成分
1.叶含甜菜碱(Betaine)、草酸盐。[br]2.种子含植物凝集素和脂肪油,其中含饱和脂肪酸23.8%,不饱和脂肪酸71%,不皂化物3.2%;脂肪酸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皂化物中含4种甾体,其中之一为B一谷甾醇。
性味
甘;性平
归经
脾;肾经
功能主治
健脾;消疳。主脾胃虚弱之倦怠乏力、食少;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老枪谷根
拼音注音
Lǎo Qiānɡ Gǔ Gēn
出处
《湖南药物志》
来源
为苋种植物老枪谷的根。
原形态
老枪谷(《龙沙记略》),又名:红苋菜、尾穗苋。
一年生草本,高达1.5米。茎粗壮,有棱角。叶菱状卵形或菱状披针形,长4-15厘米,宽2~8厘米,先端短渐尖或圆钝,具小芒尖,基部楔形,全缘;两面无毛,脉上疏生柔毛。圆锥花序顶生,下垂;花单性,雄花及雌花混生于同一花簇;苞片及小苞片干膜质,红色,披针形;萼片5,长椭圆形;雄花,雄蕊5;雌花,花柱3。胞果近卵形,盖裂。花期夏秋。
生境分布
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化学成分
叶含甜菜碱、草酸盐。种子含植物凝集素和脂肪油,其中含饱和脂肪酸23.8%,不饱和脂肪酸71%,不皂化物3.2%;脂肪酸中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不皂化物中含4种甾体,其中之一为β-谷甾醇。
功能主治
滋补强壮。
复方
①治小儿疳积:老枪谷根四钱,小槐花三钱,爵床二钱。水煎服。
②治虚损、头昏、四肢无力:老枪谷根一两,土党参五钱,四照果一两,蔓性千斤拔一两。水煎服。(功用主治以下出《湖南药物志》)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米团花
- 喜鹊肉
- 山地豆
- 青箭
- 山胡椒叶
- 鲎胆
- 红花锦鸡儿
- 石荠宁
- 夏丸
- 小乌泡根
- 娑罗子
- 泽珍珠菜
- 虎图辣
- 桑蠹虫
- 白鬼笔
- 四孢蘑菇
- 草原老鹳草
- 山橿根
- 裸柱菊
- 拐棍竹
- 红紫珠
- 槐米
- 绿豆衣
- 山扁豆子
- 慕荷
- 大麻叶佩兰
- 裂序楼梯草
- 马鞭草
- 山苍子叶
- 海非菜籽
- 箭杆杨
- 小果卫矛
- 红果冬青根
- 行夜
- 火焰兰
- 水田碎米荠
- 田葱
- 大花细辛
- 大金香炉
- 商陆叶
- 西伯利亚青兰
- 楮头红
- 红刺藤
- 大金发藓
- 续断
- 榅桲
- 川白苞芹
- 毛八角枫
- 包谷火焰包
- 大头狗
- 禾叶风毛菊
- 獐耳细辛
- 毛稔根
- 凤尾猪鬃草
- 天葵子
- 大蝎子草
- 帕梯果
- 小贯众
- 小乌泡
- 小儿腹痛草
- 杏叶
- 菩提树皮
- 莲房
- 假蒟
- 山甘草
- 炮弹果
- 漆姑草
- 象皮
- 肾炎草
- 苏木
- 兰石草果
- 大麦泡
- 黄杞
- 西南槐树
- 云杉球果
- 烟草
- 茅瓜叶
- 穗花杉叶
- 色赤杨
- 生姜汁
- 睡菜
- 涩草
- 九管血
- 小团叶根
- 蓝花龙胆
- 茄子
- 杏树根
- 凤仙花
- 向阳花
- 小叶云实
- 水晶鱼
- 化血胆
- 藕粉
- 夏天无
- 百合子
- 驴耳风毛菊
- 化香树
- 黄羊角
- 大花剪秋罗
- 细葛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