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根
《中华本草》:芒根
拼音注音
Mánɡ Gēn
别名
芭茅根
英文名
Root of Chinese Silvergrass
出处
出自《国药提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芒的根状茎。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iscanthus sinensis Anderss.采收和储藏:秋、冬季采收收,晒干。
原形态
芒,宿根多年生草本,秆较高大,高1-2m。无毛或在花序以下疏生柔毛。叶鞘均长于节间,除鞘口有长柔毛外,余均无毛;叶舌钝圆,长1-2mm先端具纤毛;叶片线形,长20-50cm,宽6-10mm,无毛,或下面疏具柔毛并被白粉。圆锥花序扇形,长15-40cm,主轴无毛或被短毛,公延伸至中部以下;分枝较强壮而直立,长10-30cm,每节具1短柄和1长柄小穗;穗轴节间长4-8mm,无毛;小穗柄无毛,先端膨大,短柄1.5-2(-3)mm,长柄向外开展,长4-6mm;小穗披针形,长4.5-5mm,基盘具白色至黄褐色之丝状毛,其毛稍短或等长于小穗;第1颖先端渐尖,具2脊,背部全部无毛,具3脉,第2颖舟形,先端钝,较颖稍短;第2外稃较狭,较颖短1/3,在先端1/3处以上具2齿,齿间具1芒,芒长8-10mm,膝曲,芒柱稍扭曲,内稃微小,长约为外稃之半,先端不规则地齿裂。花、果期7-11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山坡草地或河边湿地。资源分布:广布南北各地。
性味
甘;平
功能主治
止咳;利尿;活血;止渴。主咳嗽;小便不利;干血痨;带下;热病口渴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0-90g。
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各家论述
1.《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淋症,女子带症。2.《国药提要》:为利尿、止渴剂。3.《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血,治妇女干病。
摘录
《中华本草》
《*辞典》:芒根
拼音注音
Mánɡ Gēn
别名
芭茅根(《分类草药性》)
出处
《国药提要》
来源
为禾本科植物芒的根,秋、冬采收。
功能主治
治咳嗽,白带,小便不利。
①《分类草药性》:"治咳嗽,淋症,女子带症。"
②《国药提要》:"为利尿、止渴剂。"
③《民间常用草药汇编》:"通气血,治妇女干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6钱。
注意
《民间常用草药汇编》:"孕妇忌服。"
摘录
《*辞典》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华东阴地蕨
- 揉白叶
- 金线包
- 苦参
- 芦荟
- 百眼藤
- 昆明鸡血藤
- 含羞草
- 树头菜根
- 海菜
- 紫金莲
- 虾筏草
- 大飞扬草
- 霸王鞭
- 紫云英
- 角翅卫矛根
- 掌裂秋海棠
- 红花小独蒜
- 龙虱
- 铁筷子
- 一枝黄花
- 龟胆汁
- 白鹅膏
- 爬山猴
- 破布木
- 血叶兰
- 全缘凤尾蕨
- 大独叶草
- 武靴藤
- 鸡嗉子
- 阔叶假参
- 北沙参
- 橘红
- 狗脑
- 樟梨
- 鸡骨柴叶
- 柠鸡儿
- 鳢鱼
- 冬瓜
- 香槐
- 老虎耳
- 破骨风
- 青丝线
- 菠萝根叶
- 过江龙子
- 秤砣梨根
- 花红叶
- 片鸡尾草
- 红铧头草
- 梧桐
- 葡萄
- 知母
- 黄瓜
- 蒺藜根
- 蒲桃壳
- 金钮扣
- 大叶树萝卜
- 美味牛肝
- 麻蕡
- 鹿葱
- 百解藤
- 百两金
- 董棕粉
- 狭叶垂头菊
- 长管香茶菜
- 扁樱桃
- 小天蒜
- 水牛角
- 胡萝卜
- 芋
- 蚕豆壳
- 豨莶草
- 白龙头
- 瑞苓草
- 少花腰骨藤
- 石龙胆
- 无花果叶
- 两面青
- 杯苋根
- 番杏
- 鲎肉
- 驴蹄草
- 咸秋石
- 华卫矛
- 苦甘草
- 溪黄草
- 雪猪骨
- 青棉花藤叶
- 高脚落山箕根
- 云南美登木
- 黑鳞大耳蕨
- 中华剑蕨
- 鸢油
- 水火麻
- 葛藟根
- 鸡大腿
- 蚂蚁花根
- 地锦槭
- 蜀漆
- 寒莓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