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杨梅根皮
《中华本草》:毛杨梅根皮
拼音注音
Máo Yánɡ Méi Gēn Pí
来源
药材基源:为杨梅科植物毛杨梅的根皮。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Myrica esculenta Buch.-Ham.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多在栽培整修时采挖,剥取根皮,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乔木,高5-15m。树皮灰褐色;小枝和芽密生毡毛,皮孔密而明显。单叶互生,聚生于枝的上部,革质,楔状倒卵形至倒披针状倒卵形,长5-18cm,宽1.5-4cm,先端钝,基部楔形,全缘或偶在中部以上有少数圆齿或锯齿,叶下面有极稀疏金黄色腺体。穗状圆锥花序腋生;雄花序长6-8cm,苞片密,覆瓦状排列,每苞片腋内有一雄花,雄蕊3-7;雌花序因分枝极缩短,仅有1-4枚能孕苞片而似穗状,长2-3.5cm,每苞片腋内生一雌花,子房有2枚细长鲜红色花柱枝。核果椭圆形,略压扁,熟时红色,外面有乳头状突起,外果皮肉质,多汁液及树脂。花期9-10月,果熟期次年3-4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280-2500m的向阳山坡或杂木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性味
苦;涩;性温
功能主治
收涩止泻;活血止痛;杀虫;敛疮。主泄泻;痢疾;腰肌劳损;跌打伤痛;秃疮;湿疹;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或泡酒。外用:适量,研末撤;或煎膏调敷。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转心莲
- 黄杞叶
- 梅花刺根
- 白花甜蜜蜜
- 海韭菜
- 野灯草
- 乌梅
- 越西川木香
- 白豆蔻壳
- 桂皮紫萁
- 五龙皮
- 蜘蛛抱蛋
- 红花酢浆草
- 松花
- 山楂叶
- 长萼猪屎豆
- 射尿(虫另)
- 退血草
- 海蟑螂
- 一味药
- 箭杆风
- 瘤孢地菇
- 黄断肠草
- 青粱米
- 翅柄铁线蕨
- 枫香脂
- 黄瓜叶
- 菱叶山蚂蝗
- 皱叶变豆菜
- 银毛委陵菜
- 白鹇
- 长毛柃叶
- 大蕉皮
- 榉树叶
- 八角莲
- 山狸子骨
- 黄花参
- 山木通
- 大蛇药
- 金银花露
- 还筒子
- 水毛花
- 野京豆
- 广东万年青
- 水禾麻
- 栓皮栎
- 忽布筋骨草
- 柳叶见血飞
- 排钱树
- 栗树根
- 天蓝苜蓿
- 东风螺
- 苦草
- 飞机草
- 白头翁
- 柿子
- 虎肾
- 接气草
- 柳穿鱼
- 核桃叶
- 毛杨梅皮
- 芝麻壳
- 猕猴桃枝叶
- 石瓜子莲
- 青蟹
- 七角白蔹
- 山羊耳
- 制川乌
- 红毛蛇
- 油棕根
- 芨芨草
- 毛节兔唇花
- 铁粉
- 黄练芽
- 黑藁本
- 花拐藤根
- 美丽桐
- 臭梧桐子
- 枫树
- 丽萼熊巴掌
- 博落回
- 银杏叶
- 蜥蜴
- 荠宁
- 通脉丹
- 毛枝卷柏
- 银鲛
- 锈叶野牡丹
- 野香茅
- 黄杨木叶
- 猕猴桃
- 桦叶葡萄根皮
- 园金柑
- 红雀珊瑚
- 长梗排草
- 巴豆
- 胡颓子
- 莳萝子
- 刺针草
- 鲤鱼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