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叶绢藓
《中华本草》:密叶绢藓
拼音注音
Mì Yè Juàn Xiǎn
别名
石苔
英文名
dense moss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绢藓科植物密叶绢藓的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Entodon compressus (Hedw.) C. Muell.[Leskea compressa Hedw.]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收,洗净,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植物体呈暗绿、橄榄绿色,或亮绿色,具光泽。茎匍匐,近羽状分枝,带叶的茎及枝扁平,枝长约8-10mm。茎叶长卵圆形,内凹,先端钝圆而具短尖头;叶具2短中肋,有时缺如。叶中部细胞线形,向上则渐短,角细胞透明,四方形。枝叶与茎叶同形,但较小略狭。雌雄异株。孢蒴椭圆形、卵形;蒴盖圆锥形,具喙状突起;蒴帽兜形;蒴齿双层,外齿片线形,内齿呈三角片形。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林下湿地或岩石表面的薄土层上,多成片生长。四季可见。资源分布:分布于西南及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陕西、青海、新疆、西藏等地。
性味
苦;涩;平
归经
膀胱经
功能主治
利尿消肿。主小便不得;水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30g。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苦、涩,平。有利尿的功能。多用于治水肿病。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绵毛马兜铃
- 曼陀茄根
- 木耳
- 桑白皮
- 桃枝
- 绣球防风果
- 念珠根黄芩
- 诃子核
- 钻地风
- 蚌肉
- 草血竭
- 岩豇豆
- 菥蓂
- 鞘菝葜
- 蓼大青叶
- 岗松根
- 黑沙蒿
- 董棕粉
- 黄桷叶
- 蜈蚣草
- 鸡谷草
- 木蝴蝶
- 环草
- 苞叶木
- 雪猪油
- 香石藤果
- 草木王
- 卷耳
- 橘红
- 向日葵叶
- 十两叶
- 黑老虎
- 苔菜
- 铁扇子
- 鳝鱼头
- 空青
- 红葱
- 豆腐
- 铁脚草
- 铜骨七
- 苦楝叶
- 小叶枇杷
- 银朱
- 安龙香科科
- 木槿子
- 苦参
- 铁海棠花
- 亮光菜
- 南方露珠草
- 阔叶赤车使者
- 密花树
- 地菍果
- 刺鸭脚木
- 打箭菊
- 藤五加
- 鳞瓦韦
- 苦檀叶
- 青盐陈皮
- 葛蔓
- 苦楝菌
- 青胡桃果
- 禹白附
- 耐冬果
- 黄独零余子
- 高山金挖耳
- 飘拂草
- 桦菌芝
- 和合草
- 楮皮间白汁
- 椴树
- 鹿角草
- 当归
- 香豆蔻
- 小对叶草
- 野牡丹根
- 丝瓜子
- 苦芦骨
- 睡菜根
- 披散糖芥
- 金刚口摆
- 声色草
- 一匹草
- 茅苍术
- 人参须
- 地皮消
- 青檀香
- 蚌花
- 爵床
- 爬山猴
- 蜘蛛网
- 香附
- 榕须
- 水松球果
- 铁扫帚
- 血党
- 荔枝核
- 粗榧枝叶
- 百舌鸟
- 紫茉莉
- 苣荬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