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爪叶
《中华本草》:龙爪叶
拼音注音
Lónɡ Zhǎo Yè
别名
大七叶莲、七叶莲
英文名
twig and leaf of Common Tupidanthus
出处
始载于《云南药用植物名录》。
来源
药材基源:为五加科植物多蕊木的茎、叶。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Tupidanthus calyptratus Hook. F. Et Thoms.采收和储藏:全年均可采,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常绿灌木,初直立,后为大藤本,长15-30m,基部直径约15cm。树皮黄棕构。指状复叶,有小叶7-9,叶柄长15-60cm,无毛,小叶柄长3-5cm,无毛;托叶和叶柄基部合生,短鞘状;小叶片革质,倒卵状长圆形至长圆形,长12-26cm,宽4-9cm;先端渐尖至长渐尖,基部圆形至阔楔形,全缘,无毛;侧脉20-30对,在边缘连合,明显。花序为3-5个伞形花序组成的复伞形花序或圆锥花序;伞形花序有花3-7朵,直径4-6cm;总花梗粗壮,长4-8cm,无毛;小花梗粗壮,长1-2cm,无毛;苞片卵形,长约1.5cm;萼筒无毛,边缘不明显的上齿;花瓣合生成早落的帽状体,外面有皱纹;雄蕊50-70,花丝粗,钻形,长约3mm,花药长圆形;子房下位,多室,无花柱,柱头极多数放射状排列,合生成纵的柱状体;花盘宽扁,中央下陷。果扁球形,直径2-305cm,黄绿以,外果皮肉质;有种子多数,黄白色,半圆形,侧扁。花期6-7月,果期8-10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900-1700m的山坡阔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藤、茎长15-30cm,基部直径约15cm,外表面黄棕以。掌状复叶,小叶片7-9。完整小叶倒卵状长圆形或狭长圆形,长10-26cm,宽4-9cm,先端渐尖,基部阔楔形,无毛,全缘,侧脉明显;小叶柄长3-5cm,无毛。叶片革质。
性味
味苦;微辛;性温
功能主治
祛风活络;散瘀止痛;利湿退黄。主感冒;风湿骨痛;跌打伤肿;骨折痛;神经痛;肝炎黄疸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g,鲜品30g;或泡酒。外用:适量,捣敷。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有舒筋活络、散瘀止痛、行气祛湿的功能。用于跌打损伤、骨折痛、肝炎、感冒、神经痛、痢疾。
摘录
《中华本草》
《全国中草药汇编》:龙爪叶
别名
多蕊木、大七叶莲
来源
五加科龙爪叶Tupidanthus calyptratus Hook. f. et Thoms.,以茎、叶入药。
生境分布
云南。
性味
苦,温。
功能主治
舒筋活络,散瘀止痛,行气除湿。主治跌打损伤,骨折痛,风湿骨痛,肝炎,感冒,神经痛。
用法用量
0.5~1两,水煎服;或1~2两,泡酒服。外用皮或叶捣烂敷患处。
摘录
《全国中草药汇编》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生姜汁
- 野牡丹子
- 山玉桂
- 烟管蓟
- 鲛鱼皮
- 乌龟
- 多茎野豌豆
- 三月花
- 沙斑鸡
- 山吴萸果
- 刀豆根
- 假蒟根
- 贯众
- 绵毛娃儿藤
- 柚根
- 桑椹子
- 白薇
- 牛心果
- 树五加
- 滇南美登木
- 美舌藻
- 横经席
- 杜楝
- 淮山
- 干姜
- 绿玉树
- 光棍草
- 鲎胆
- 牛尾泡
- 罗布麻
- 蓝花子
- 葱白
- 杏树根
- 水茴香
- 钻天杨
- 铁粉
- 蔓荆子
- 西瓜
- 东莨菪
- 麦撇花藤
- 梨枝
- 木瓜枝
- 浮小麦
- 白苏叶
- 苦檀子
- 罗汉松根皮
- 何首乌
- 蜣螂
- 鱼油
- 剑皮树菌
- 白扁豆
- 美商陆
- 树腰子
- 疏松卷柏
- 大粘药
- 通城虎
- 粳谷奴
- 通脉丹
- 矮脚苦蒿
- 黄鼬
- 白杨枝
- 土附子
- 九倒生
- 防已
- 吊罗果
- 附子
- 大皂角
- 浆水
- 大鲵
- 光叶密花豆
- 百脉根
- 桉油
- 青江藤
- 三丫苦叶
- 石草鞋
- 万丈深茎叶
- 鸭儿芹根
- 马蹄金
- 小旋花
- 寒莓叶
- 虎石头
- 黄菀
- 黄花地桃花
- 鸭脚木皮
- 藤槐
- 牙新渊
- 蜂窝草
- 山野芋
- 紫花芥
- 鸊鷉
- 鸡蛋壳
- 蕨萁
- 蛇百子
- 紫花地丁
- 栾樨
- 枫杨
- 天香炉
- 裂叶秋海棠
- 随手香
- 石彭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