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角芦荟
《中华本草》:鹿角芦荟
拼音注音
Lù Jiǎo Lú Huì
出处
《植物名实图考》载有“象鼻草”,云:“生云南,一名象鼻莲。初生如舌,厚润有刺,两叶对生,高可尺余,边微内翁,外叶冬瘁,内叶即生,栽之盆玩,喜阴畏暵,盖即与仙人掌相类……产大理者,夏发茎,开小尖瓣黄花如穗。”根据所述及其附图,与百合科大芦荟相符。
来源
药材基源:为百合科植物大芦荟的鲜叶汁。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ioe arborescens Mill.var.natalensis Berger采收和储藏:春、夏季采收,鲜用。
原形态
大芦荟,多年生草本。明显有具叶的主茎,高可达l-2m,植株被白粉。叶狭长,肥厚多汁,先端具长钝尖,边缘具刺状硬齿。总状花序,具长的总柄;苞片卵状条形,先端钝,花长约3.5cm,红色,具离生花被。花、果期7-9月。原产于南非。国内大多数公园温室内有栽培。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原产于南非资源分布:国内大多数公园温室内有栽培。
化学成分
茎上部分(含叶)含总蒽醌( total anthraquinone)。[br]叶含芦荟宁( aloenin),芦荟大黄素(aloe-emodin),芦荟大黄素甙(barbaloin),琥珀酸(succinic acid),乳酸镁(Mg lactate),大芦荟聚糖(arboran)A、B。[br]全草含羧肽酶(carboxypeptidase),多糖类(polysaccha-rides)及糖蛋白(glycoprotein),其直链聚合体(linear polymer)由(1,6)-O-链-α-吡喃葡萄糖 [(l,6)-O-linked-α-D-glucopyranose]组成,支链聚合体(branched polymer)由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组成。
药理作用
1.泻下作用:鹿角芦荟叶粉末给雄性大鼠口服,有泻下作用,半数有效量为900mg/kg。致泻作用大鼠比小鼠更敏感,且无性别差异。预先给予盐酸四环素可降低其泻下作用。泻下作用的有效成分为芦荟大黄素甙。大鼠口服芦荟大黄素甙,在大肠内分解为芦荟大黄素-9-蒽酮、芦荟大黄素。三者均引起大鼠大肠内水容量增加,只有芦荟大黄素-9-蒽酮还可使小肠水容量增加。直接给大鼠结肠注射上述物质,也仅有芦荟大黄素-9-蒽酮可引起肠内水容量增加和电解质失衡。2.促进细胞DNA合成作用:鹿角芦荟鲜叶汁中的aloelectin 5μg/ml可明显刺激幼仓鼠肾细胞DNA合成,它有血细胞凝集作用。3.降血糖作用:;鹿角芦荟叶多糖成分中的大芦荟聚糖A、B对正常小鼠和四氧嘧啶诱导的高血糖小鼠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
性味
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
泻火解毒;通便。主肝热目赤;头昏;肺热喘咳;实热便秘;疮痈肿痛;狼疮
用法用量
内服:鲜汁,5-10ml。外用:适量,涂搽。
注意
脾胃虚寒者慎服。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阔叶水竹叶
- 苦木
- 苦茶叶
- 牛骨
- 良藤
- 橹罟子
- 假菠萝
- 蛇婆子
- 钻秆虫
- 鮧鱼尾
- 皱叶狗尾草
- 鸭嘴癀
- 皱叶羊蹄
- 赛繁缕
- 鸭脚茶
- 竹精
- 擘蓝
- 蛇婆
- 藤仲
- 高粱
- 鱼肝油
- 鱼尾葵根
- 顺江木
- 皂荚叶
- 鼠李皮
- 鸡屎白
- 竹根七
- 鹰爪枫
- 暗紫贝母
- 鱼尾葵叶
- 酸梅簕
- 霹水草
- 赶山鞭
- 粘人草
- 石灰华
- 革叶蓼
- 片姜黄
- 漂摇豆
- 鸭脚罗伞
- 鹰不泊薳
- 艾麻草
- 鬼灯笼
- 牌楼七
- 鸭涎
- 钩吻
- 窄叶南蛇藤
- 鳝鱼皮
- 地血香
- 菩提树花
- 单肾草
- 向日葵茎髓
- 钩钱草
- 铺地蜈蚣
- 龟肉
- 竹叶子
- 皮袋香根
- 桉树果
- 竹叶艾
- 葡萄根
- 皂角刺
- 鼬瓣花根
- 冰草根
- 酸浆
- 龟版胶
- 贵州追风散
- 鱼狗
- 黍根
- 钩栲
- 酸枣树皮
- 蛇藤
- 矮陀陀
- 蛇尾草
- 鱼虱子
- 片鸡尾草
- 狍茸
- 大雪上一枝蒿
- 鸭嘴花
- 鬼目
- 隔山消
- 暗鳞鳞毛蕨
- 蛇根木
- 鲨鱼胆
- 珍珠风
- 蛇果黄堇
- 鸢翅骨
- 酸藤木
- 蜀葵子
- 苹婆
- 鬼盖
- 鲥鱼
- 锦葵
- 皂荚子
- 酸不溜根
- 鬼点灯
- 鸽肉
- 鱼鳞菜
- 鸦椿卫矛
- 砒霜
- 艾虎脑
- 高山芹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