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蛋果
《中华本草》:马蛋果
拼音注音
Mǎ Dàn Guǒ
别名
沙梨果树木瓜。
英文名
Fragrant Gynocardia
出处
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来源
药材基源:为大风子科植物马蛋果的种子。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ynocardia odorata R.Br.采收和储藏:8-9月采收成熟果实,剥取种子,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马蛋果 高大乔木。一年生枝条髓心大而松软。叶草质,长圆形,长12-20cm,宽5-8cm,近全缘,先端突渐尖,渐尖头长达1cm,基部宽楔形至钝圆形;例脉5-7对,向下面突起。花单性,雌雄异株,簇生,多生于老茎上,少数生于叶腋;花萼成杯状,平截或具5齿;花瓣5,基部具1鳞片;雄花具多数雄蕊;雌花具10-15退化雄蕊,子房花柱5数,柱头大而心形,胚珠多数,生于侧膜胎座上。果球形,直径5-6cm,淡黄褐色,果皮厚,木质化,表面粗糙。果期8月。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800-830m的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云南东南部、西藏等地。
性味
味辛;性热
归经
肺;心;肝经
功能主治
祛风;除湿;解毒。主麻风病;象皮病;皮肤病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捣敷;或煅存性研末敷。
注意
内服宜慎。
各家论述
《新华本草纲要》:种子治麻风和皮肤病。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黄金凤
- 虎胆
- 牛角腮
- 麻羊藤
- 黑大艽
- 黑沙蒿根
- 黑风散根
- 杉木根
- 胭脂木
- 牛奶莓
- 海韭菜
- 小通草叶
- 黑色鳞毛蕨
- 金花草
- 列当
- 盐蛇
- 马蓼
- 黄龙藤叶
- 黑大豆皮
- 麻疯树
- 马鹿花
- 山郎木根
- 马蹄根
- 黑果小檗
- 耐冬果
- 马甲子根
- 麻柳叶
- 散瘀草
- 麻蕡
- 石头菜
- 麻楝
- 马蹄草
- 黑蒴
- 红豆
- 土色牛肝菌
- 大蛇药
- 黄零陵香
- 黑血藤
- 马瓞儿
- 端哼
- 麻鱼胆
- 鳗鲡鱼骨
- 虎头蕉
- 山驴骨
- 黄锁梅
- 鱼腥草
- 鲇鱼
- 黑鳞大耳蕨
- 篱天剑
- 麻口皮子药
- 小扁草
- 黄锁梅根
- 猪肚
- 黄毛山牵牛
- 虎掌草叶
- 马蹄细辛
- 红豆七
- 栗壳
- 黑腺珍珠菜
- 麦冬
- 麻腐
- 黄颔蛇头
- 黄金线
- 细叶鼠曲草
- 麻黄
- 山蒿
- 马肝
- 胡萝卜
- 麻牛膝
- 胡萝卜子
- 虎肚
- 黑骨蕨
- 小棕皮头
- 马铃根
- 麻雀脑
- 麻鱼肉
- 麋肉
- 鮸鱼
- 空心柳
- 黄金菊根
- 还阳草根
- 麻柳果
- 麦麸草根
- 山飘儿草
- 树茭瓜
- 蝴蝶草根
- 山蟹
- 麻母
- 马蹄甲
- 狐心
- 裸茎金腰子
- 马草
- 马鞭石斛
- 杉寄生
- 虎爪
- 北鱼黄草
- 麦麸草
- 马鹊树
- 黄鳝藤根
- 黑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