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肋巴
《中华本草》:马肋巴
拼音注音
Mǎ Lèi Bā
别名
马力跨、过山龙
来源
药材基源:为裸子蕨科植物尖齿凤丫蕨的根茎或全草。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Coniogramme affinis(Wall.)Hieron.[Grammitis affinis Wall.]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土,晒干。
原形态
植株高60-100cm。根茎粗壮横生,顶端被棕色、宽披针形鳞片。叶疏生;叶柄长35-50cm,禾秆色,腹面有纵沟,有时基部紫棕色,基部密被黄棕色、宽披针形鳞片;叶轴及羽轴禾秆色,光滑;叶片草质,长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30-50cm,宽25-30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上部为一回羽状,下部为二回羽状;侧生羽片4-6对,互生或基部的近对生,披针形,先端长渐尖,基部为略不对称的圆楔形或近楔形,有短柄或近于无柄,边缘有不整齐斜向上的尖锯齿,下部1-2对羽片一回羽状;小羽片3-6对,与侧生羽片同形而略小,顶端1片最大,长约14cm,宽约3cm;叶脉羽状,侧脉分离,一至二回二叉状,小脉先端的水囊伸入齿内达尖齿或边缘,多少与之合拢,但不汇合成一体。孢子囊群线形,沿侧脉的2/3分布。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600-3500m的林下阴湿处或混交林及针叶林下。资源分布:分布于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形状
性状鉴别 根茎密被棕色狭披针形鳞片。叶片草质,长卵形或长卵状圆形,上部为一回羽状,下部为二回羽状;侧生羽片3-6对,互生或基部近对生,披针形,渐尖,基部为略不对称的圆楔形或近截形,有短柄,或近无柄,边缘有不整齐斜向上的尖锯齿;下部1-2对羽片一回羽状。小羽片3-6对,顶端1片最大,侧脉先端水囊伸达锯齿的下侧边,并多少靠合。孢子囊群分布在沿侧脉的2/3处。
性味
苦;寒
功能主治
凉血解毒;舒筋。主痈肿疮毒;犬咬伤;腰膝酸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摘录
《中华本草》
本站只是个人的爱好收集整理,不是医药网站,站内的信息时效性及准确性不足,资料仅供参考。
别人正在查
- 鼠尾草
- 麦芽
- 鳝鱼血
- 南天竹梗
- 奶椎
- 砒石
- 鳝鱼
- 马边绣球
- 麻布七
- 盘龙七
- 柠条花
- 苦葛根
- 马蔺
- 马蹄叶
- 马骨
- 酸藤果
- 柠檬桉叶
- 盘羊角
- 蜀羊泉
- 南瓜叶
- 囊距翠雀
- 麦穗七
- 扭序花
- 鳝鱼头
- 麦斛
- 鼠曲草
- 南瓜蒂
- 黍米
- 柠檬桉果
- 破牛膝
- 柠檬叶
- 脾寒草
- 蒲桃
- 马蛋果
- 泡花树
- 娘娘菜
- 铺地黍根
- 南烛根
- 蒲公英
- 蟛蜞菊
- 女儿红叶
- 炮仗花
- 盆架树
- 酸水草
- 牛嗓管树根
- 马蹄荷
- 奶浆木
- 柠檬桉
- 楠藤
- 泥鳅滑液
- 牛大力
- 牛奶子
- 蒲种壳
- 马雹儿
- 南藤
- 爬地卷柏
- 马铃薯
- 尿泡草
- 柠条子
- 马甲子叶
- 麻柳叶
- 麻根
- 柠条根
- 马甲子根
- 南蛇藤果
- 牛乳
- 马牙贯众
- 麻疯树
- 苤蓝
- 马皮
- 马缨花
- 马蹄根
- 赛金刚
- 马齿
- 麋角
- 麻风树
- 南瓜
- 马鹿花
- 铺地草
- 马鞍藤根
- 酥
- 麻楝
- 女儿茶
- 柠檬
- 牛喉咙
- 马瓞儿
- 铺地罗伞
- 酸枣树皮
- 麦瓶草种子
- 南川升麻
- 南赤瓟
- 泡桐花
- 马肉
- 马蹄草
- 麻油
- 麻蕡
- 柠檬根
- 楠材
- 蒲桃种子
- 马钱子